English

“文化的命运决定国家的命运”

2007-12-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莫斯科记者杨政 我有话说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文化发展受到巨大冲击,面临西方文化侵略,俄清楚地意识到民族文化的危险处境。为振兴和发展民族文化传统,俄政府于2005年12月16日正式批准了2006―2010年俄罗斯文化发展整体计划,主要目的是保护俄罗斯的文化遗产。11月28日,记者采访了俄联邦文化与电影署署长什维德科伊。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

俄罗斯文化事业的现状。

什维德科伊(下称什):近8年来,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危机后,俄的文化事业获得了很大发展。国家政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资空前提高,2000年国家对整个文化事业的拨款是30亿卢布。近年来,国内建成了一系列文化设施。今天,我们已经开始考虑制定国家发展文化事业2020年发展纲要。

记者:俄罗斯文化事业在国家发展纲要中处于什么地位?

什:作为世界性大国,俄始终把文化事业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如何使俄民族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发扬,如何满足广大国民对文化的需求,这是我们经常考虑的问题。西方国家的现实充分证明,消费型社会是不能造就大批富有创造性的文化和艺术人才的。而文化的命运又决定着国家的命运。人可以受到教育,可以掌握许多信息,但不一定能成为文化事业的创造者。正在制定中的2020年俄文化发展纲要指出,文化在俄社会中的历史和现实地位是稳固的,所有俄公民都应接受文化和艺术教育。

记者:俄罗斯在发展文化事业中遇到过哪些问题?什:在当代的俄罗斯,一个中等阶层的富裕家庭每年对文化事业的消费只有500美元。普通家庭的消费就更少了。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虽然俄文化业正处于上升阶段,但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一是文化工作者的工资过低,只占社会其他行业的60%。二是文化专业人才队伍严重匮乏。原因很简单,在俄罗斯,5岁的孩子就开始接触文化和艺术,但艺术学校的高昂学费让许多有天赋的孩子望而却步。艺术和文化教师的工资与其他学科相同。三是文化设施严重短缺。情况远不如奥地利,奥每一百万人口有24座剧院,而俄三百万人才有24座剧院。

记者:贵国是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什:2006年12月召开的国务委员会会议专门讨论了如何保护民间传统文化和艺术问题。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更显突出。一年来,国家加大了投资力度,民间传统艺术团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迄今为止,各类民间群众性演出团体已有两万多个。

记者:11月27日,中国政府向俄友人颁发中俄“国家年”杰出贡献奖仪式,您是获奖者之一。请您谈谈“国家年”的主要成果和今后中俄文化合作的前景。

什:我们和中国同行对“国家年”取得的丰硕成果十分满意。双方在文化领域中一共举办了500多场活动,这些活动质量高,影响大。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中国艺术家近一个月的“伏尔加河艺术之旅”给俄人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种形式甚至在苏中两国友好时期都没有过。我们商定,将“国家年”的最佳合作形式继续下去,两国每年都将举办文化月活动。2008年,在奥运会框架内,将举行俄罗斯文化月,俄艺术家将向中国观众献上许多经过精心筛选的精彩节目。今年12月22日,作为中国国家大剧院的首场演出,圣彼得堡市马林斯基剧院将在国家大剧院上演《战争与和平》。2009年,中国也将在俄举办中国艺术月。这种文化交流活动将长期化、机制化,永远搞下去。(本报莫斯科12月2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