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恩情暖人心,珞巴人民唱新歌。我爱人达瓦是我们南伊珞巴民族乡才召村村委会主任,刚去上海参加“村官论坛”。我为丈夫达瓦作为珞巴族的一名村官赴祖国内地参加专门为村官们举办的论坛,感到欣慰和自豪。我
我充满着对今天幸福生活的喜悦,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为了让我们这些身居边境一线的人口较少民族更好地了解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改善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自治区联合工作组负责人、林芝地委书记白玛朗杰,自治区档案局局长洛桑南杰,还有县、乡的许多干部,都到乡村、到劳动现场、到群众家里,讲解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自治区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措施,像老师教学生一样,一词一句地反复解释十七大报告的一些新提法,并结合本乡本村经济社会发展具体实际,出主意、想办法,还看望慰问了生活相对较差的群众和基层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使我们对上级的方针、政策了解得更多、认识得更清,对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特殊照顾体会得更具体、更明白。
我们珞巴族曾经是一个刀耕火种、刻木结绳记录历史的民族。听长辈们介绍,旧社会我们珞巴人住在深山老林里,过着野人般的生活,受尽了折磨和痛苦。别的不说,就拿女孩子出嫁来说,全是巫师卜卦、父母包办,往往是两头牲畜换一名女孩。新社会,珞巴人民翻了身,婚姻自由了,妇女和男人一样成为了自己和国家的主人。由于自然环境等原因,长期以来南伊珞巴族人大都住在低矮、昏暗的房屋里,而且人畜共居。改革开放特别是近5年来,党和政府不断加大改善珞巴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力度。乡村修通了公路,办起了民俗文化节,通过引进资金开了旅游开发公司,建了文化室和民俗文化队;群众住上了新房,人畜分居,除采集林下资源还种上了果树、用上了自来水、看上了电视。老年人有各方面的保障,青壮年扫了盲,儿童上了正规学校。政府还帮助我们挖掘、整理珞巴传统文化,乡上搞了一个大型珞巴民俗风情展览……这一切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叫我们怎能不由衷地感谢共产党,不由衷地赞美社会主义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叫我们怎能不唱出心中的新曲欢歌!
最近乡干部告诉我,在国家民委和地方各级政府及对口支援我们米林县的福建省厦门市等的关心、重视下,2006年,我们南伊乡农牧民人均收入实现4782.5元,适龄儿童入学率和青壮年扫盲率分别达到100%和87%。我高兴地看到,我们珞巴民族乡已成为米林县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发展较快的一个乡。
缕缕花香沁我心,冰峰为党献哈达!南伊珞巴人民正引吭高歌,阔步前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本报记者马振华、益西加措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