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鼓与呼

2007-12-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致轩 我有话说
    十七大报告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并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强调:我们站在

时代的高度认识中华文化,既要研究其渊源流派,发展脉络,研究其自身特有的内在发展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研究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现实中所能发挥的独特作用。

不久前,一个华裔学生团参加了由致公党北京市委会开办的北京燕京文化专科学校“华裔寻根之旅”活动。期间,每个营员获得了一方刻着自己名字的印章。对于原来不知自己中文名字的华裔学生,这枚小小的印章令他们激动不已。“广大海外华人华侨的中华传统文化背景及爱国、爱乡的民族情感,是我们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独特资源和优势。中共十七大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侨胞要在国外生存发展,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他们中间世代传承,这对于维护侨务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一语道出在海外华侨华人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作为具有“侨”“海”特色的民主党派,近年来,致公党十分关注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进民族凝聚力方面的研究,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工作,为推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进行了有益探索。

区域文化:密切海内外同胞

“中共十六大以来,致公党中央向中共中央提出7项书面意见建议,其中《关于加强海外侨务工作,促进海外华侨华人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和贾庆林主席的重要批示,产生了较大的反响”。由于该建议得到中央领导重视,促进了侨务工作发展,所以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对此印象深刻。据介绍,该建议首次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侨务资源联系起来,并建议将区域文化列入国家长期社会科学发展规划,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给予重大支持。“不同的区域文化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因,而伟大的民族精神也融合进了形式多样的区域文化之中。人们对出生地的文化,往往有着特殊的情感,尤其是侨港澳台同胞,他们对家乡文化的喜爱与认同,是对祖国和祖籍国感情的具体体现。所以,从研究区域文化入手,探讨如何以文化为纽带,做好密切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罗豪才如是说。

基于对区域文化重要性的深刻认识,近年来,致公党中央与其他单位合作或单独组队,相继对闽南文化、河洛文化、三晋文化、齐鲁文化、客家文化、徽文化、广西八桂文化、荆楚文化等区域文化进行了考察和调研,获得了大量可资利用的文化资源。比如,齐鲁文化中蕴涵丰富、流布广泛的儒家思想,以及孔孟之乡作为全世界华人华侨向往的文化圣地的崇高地位;河洛文化所反映的客家先民三次大迁徙与中原地区的密切关系,以及河洛、闽台、粤港澳人民之间浓厚的血缘和文化关系;闽南文化中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和拼搏进取的侨乡文化与商业文化,特别是闽南方言在广大侨港澳台同胞中的巨大影响力;徽文化中的“和合”传统,以及徽州宗族文化中所蕴藏的爱乡爱国情感等。

经过几年来的实地调研,致公党不断加以总结,努力将调研工作中的体会上升到理论的高度。2006年年底,致公党中央举办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密切海内外同胞关系”理论研讨会,适时对调研成果进行了总结。30余位来自致公党各级组织的专家学者和党务工作者,围绕弘扬中华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做好侨港澳台工作、与促进祖国统一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和研究。

致公党各级地方组织也积极参与到中华文化的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工作之中。致公党上海市委会和山东省委会相继举办了“文化资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及其意义”理论研讨会和“弘扬齐鲁文化,密切海内外同胞关系”论坛。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四川省委会等也都投入力量,对当地的文化发展情况进行理论研究,致力于促进当地文化的宣传、保护和管理工作。

罗豪才强调,“随着文化调研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越来越深刻,感觉肩上的担子更加重了,因为有那么多的文化资源需要我们及时加以总结,以便于用来进一步推动侨港澳台工作。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精神,我们必须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中华文化的现代价值和现实作用。”

文化交流:保证侨务资源可持续发展

“尽管华侨华人在海外世代更迭,经历沧桑变迁,但只要他们还在讲中文、写汉字,他们的民族特征就没有改变,根的意识就没有泯灭。只要第二代、第三代海外华裔能学习、了解、认同中华文化,我们就能保证侨务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杜宜瑾眼中,如何通过弘扬中华文化来加强与世界各地华侨华人的联系,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近年来,致公党加大工作力度,通过“走出去”,传播中华文化,密切海内外同胞关系;通过“请进来”,让华侨华人到祖源地来了解中华文化,了解祖(籍)国发生的变化。

2005年9月,致公党中央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团访问加拿大,为使访问取得好的效果,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亲自审定节目和演员名单;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吴明熹将访问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悉数考虑。代表团在加拿大阿尔伯特省演出时,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盛景。由于观众极为热情,主办方只好加卖站票。代表团所到之处引起的轰动令众多华侨华人民族自豪感高涨,特别是一些从未回过祖国的小移民对中国传统文化兴趣倍增,很多加拿大人更加向往早日到这个东方神秘国度一游。

武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上一朵璀璨的奇葩,它深深植根于华夏文明的沃土,千百年来已与中国其他传统文化水乳交融,共同组成绚烂多姿的中国文化整体。中国致公党所属的安徽神行太保文武学校和天津霍元甲文武学校多次出访海外,进行体育文化交流,所到之处均引起巨大轰动。安徽神行太保文武学校校长盛吉琛说:“武术在向海外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海内外文化交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市长在观看本校师生的表演后,称赞我们的功夫表演如同神话一般地令人震撼。他说,透过功夫不仅领略到了中国文化的神奇,更看到了中国人的精神所在。”

“这种不间断的文化交流在华侨华人心中所产生的深层次共鸣,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和祖籍国更强烈的热爱之情。”多年来一直负责海外联谊工作的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吴明熹说。

语言是文化的代码,不同的语言代表不同的文化。针对华文教育,致公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近几年,致公党充分发挥各级组织及广大党员的渠道优势和工作热情,围绕海外华文教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工作。2003年,应印尼华文教育部门的邀请,致公党中央组团赴印尼,免费为印尼各地近千名教师进行培训和开设讲座;2005年,致公党北京市委以燕京文化专科学校为依托,编印了系列汉语教材,为美洲中华会馆的华人青少年提供汉语学习教材;致公党福建省委会、云南省委会等地方组织也在致公党中央的推动下,积极发挥各自优势,不断向世界各地派遣中文教师开展华文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积极建言:加强文化建设

近年来,致公党通过各种渠道,以提案建议的方式呼吁加强文化建设工作。2005年3月,致公党中央以“弘扬中华文化,凝聚侨心,促进祖国统一”为题,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提交了书面发言;2007年7月,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杨邦杰在全国政协专题协商会上,专门就“加强文化建设,增强国家软实力”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

致公党中央在建议中提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和保护,将区域文化研究列入国家长期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并给予重点指导和支持;拓展华文教育,将语言文字的学习与文化的传承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广大侨胞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华侨华人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的独特作用,特别是他们在联络海外乡亲、沟通乡谊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国际经济合作中强调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筑牢经济合作的人文基础;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光大,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多做贡献。

致公党各级地方组织在建言献策时也从多个侧面建议加强文化建设。江苏省委会建议开辟以品味民国文化为主要内涵的旅游路线,打造“民国历史文化游”品牌;四川和山东省委会建议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遗址的保护,使我们的保护工作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上海市委会提出要加速中国文化产品的国际化与市场化,积极推进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及时满足世界各地“汉语热”和“中国热”的需求;广东省委会建议保存和弘扬中华语言文化,构筑海外华人与祖国交流的语言文化平台等。这些建议一经提出,大多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在被采纳之后,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

“一个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一个国家的强盛,必然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中共十七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指明了前进方向。在今后履行参政党职能的过程中,致公党将继续参与到我国的文化建设中去,充分发挥‘侨’‘海’特色和优势,推动中华文化在海内外的发扬光大。”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前景,罗豪才信心满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