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做大,影响力要增强,智慧是重要的,但乘势比智慧更重要。
有例为证。广东有一家属传统产业的国企,前几年走出去到柬埔寨办厂,利用柬恢复经济的大势,居然使自己企业的产品在柬境内“天下三分有其一”;陕西有一家民企,前几年走出去到罗马尼亚发展,利用其国内家电产品的技术、价格优势,不仅“杀
自然的现象告诉我们,大风来了,石头也会插上翅膀。这说明势的重要。势者,力也。这种力,不是一般之力,而是冲发、冲击之力。这种力,在一定意义上形如闪电:能量极大,但时间极短。抓住了,就能获得极大的能量,不仅可“击楫誓中流”,而且可“乘化入无穷”;失去了,则身如骑木马,看着挺忙活,一摇一摆汗满头,但就是原地踏步。怪不到早在两千多年前,先哲孟子就在《公孙丑下》中提出“虽有智慧,不如乘势”的命题。
乘势比智慧更重要,首要在识势。势更多地表现在情势上。情势是一种大势,犹如黄河之水向东流,虽有曲曲折折,但始终不会变向。识势,就是要明大理,知大势。仅此还不够。古人说得好:“理贵在于得要,事终成于会机。”(魏征:《魏书》卷七二,《阳尼列传》)如果更仔细地观察,势更多地是表现在“机”与“时”上。“机”为机会,“时”为时机。机会与时机都带有时间性。而时间是不会向后退的。“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这就要关注季节,分清春夏秋冬。只有不违农时,才可使民和年丰。
乘势比智慧更重要,关键在用势。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必胜之术,合变之形,全在于适时、适机的用势上。而用势的“时”与“机”,则动之微,行之鬼,稍不留意,就会如来去无影的风儿那样悄然而去。这就需要胆大心细,以事适时,见机而作,大可不必像三国时期的袁绍那样,“迟重少决,失在后机。”(《三国志・魏志・荀?传》)毕竟,办企业,干事业,不是乘公交车和飞机,更不是到超市去买东西,要遵循先来后到的原则,自觉排好队,循规按序走,而是要得其时则驾,乘势而去;不得其时则止,防蓬累而行。
乘势比智慧更重要,不是说智慧不重要。乘势本身就是一种智慧。但万千智慧在于行。不行,很可能使智慧成为一剂又一剂的“后悔药”:空有高论,难有实果;总结得失,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