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沙,这样的例子很多,应用技术成果转化
搭桥,政府鼓励对接
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市委书记陈润儿打了个形象的比喻:“科技成果束之高阁就会失去价值,就像一根新鲜的冰棒,久而久之便会融化,仅剩一根没有食用价值的棍子。要冰棒还是要冰棒棍子?答案是很明显的。实现成果与需求的对接,是我们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为此,长沙市推进创新体系建设为对接的实现搭桥。
一方面,长沙市与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务实性战略合作关系,有效推动重点产业技术攻关。
另一方面,长沙市提升了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功能。全市各类科技中介专业机构由2002年的115家增加到33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由2002年的不足8000平方米增加到8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由2002年的不足100家增长到910家。科技成果转化的信息平台、技术平台、中试平台、服务平台、投融资平台等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市科技成果转化率5年来提高了7个百分点。
此外,为积极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长沙设立了每年1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以及对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按省级、国家级给予50万、100万元的经费支持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有效地激励了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科技合作。
合作,校企积极对接
成立于1999年7月的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由中南大学智能机械研究所所长何清华教授领衔创办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企业。
产、学、研一体化为“山河智能”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公司几乎所有的成果、专利都形成了产品,或应用到生产实际之中。公司8年来累计完成产值32亿元,利税5亿元以上。
在过去的几年中,“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的“产学研金”合作优势在长沙工程机械等几大优势产业集群中得到了突显。
湖南长丰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轻型越野汽车企业,也是合作的受益者。2003年,公司出资3000万元和湖南大学联合办学,组建了湖南大学长丰汽车工程学院,定点为公司培养和输送汽车专业的人才,同时对汽车产品开发、重点项目攻关方面进行深度的研究。
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申纪奇说:“与长沙的自然资源不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里聚集了国防科大、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化工研究院等一大批全国有名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企业与它们的合作无疑是双赢的。”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10家,高新技术产品达到1670个,与2002年相比,分别增长43.5%和51.8%。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也由过去的20%左右,提高到了现在的60%以上。
融资,资金保障对接
12月6日至7日,主题为“产学研金一体化,创新创业在长沙”的“2007中国(长沙)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在湖南长沙高新区麓谷科技园举办。如此旗帜鲜明地亮出了“金”字招牌,长沙市强调了资本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有人说,把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好处是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但困难是创新有风险。记者曾与企业家讨论过,他们说,企业想创新,就是风险担不起。
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院士形象地将资金比喻为火。“科研就好比一把干柴。以前,我们缺少资金这把火来点燃它,创新创业的事业烧不起来。所以我们还必须在‘产’、‘学’、‘研’之外加上‘金’,有了‘金’,科研这块干柴才不会变成朽木。”
为了把这把“火”烧起来,长沙市积极搭建科技与资金对接平台,动员和吸引全社会力量支持科技事业发展,建立起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1999年,长沙市政府投入3000万元成立了长沙市科技风险投资管理公司。在这几年里,该公司在长沙市科技局每年500万元专项资金的支持下,通过了市场化运作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金参与科技投资。至2007年10月30日止,累计投资项目53项、金额9722.88万元,带动社会资金6亿多元,培育形成了1家年销售收入过5亿元、6家过5000万元、18家过1000万元的企业。
据悉,长沙市委、市政府将从明年开始新增科技三项经费1亿元,专门用于支持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