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深度融合奠定发展优势

2007-12-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陈续 我有话说

没有区位优势,没有优越的条件……坐落在江城芜湖的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却创造了安徽工科高等教育的许多“第一”和“唯一”:拥有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批准、与安徽省纺织行业协会等单位共同组建的、安徽省唯一的国家级纺织行业创新服务中心,拥有与本省著名企业丰原集团组建的安徽省唯一的微生物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另外,今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芜湖市建设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全省第一个动漫本科专业诞生在安徽工程科技学院,成为芜湖拥有动漫人才优势的重要支撑之一。

“是长期致力于深度融合地方经济的努力,奠定了我们发展的优势。”安徽工程科技学院院长干洪教授在接受采访时,阐述了自己的“特色观”:高校只有不断融合地方经济,不断实现服务经济与自身发展的良性互动,把办学目标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把专业学科建设格局与地方经济结构相对应,才能开辟自身发展的广阔空间。

融合从专业设置上入手

1978年在安徽省省属高校中首先设立了工业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等专业;随后又在安徽省第一个创办了纺织工程专业、工艺美术专业和食品工程专业……翻开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的历史,从1978年本科办学开始,一个又一个纪录,引人注目。

“我们是安徽省属重点建设高等工科院校,独特地位决定了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干洪介绍说,从建校伊始,学院主动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积极为安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在市场需求与学校自身的发展中寻求结合点,不断实现服务地方经济与自身发展的良性互动,一直成为全院的共识和行动。

专业是高校与地方经济联系的纽带,专业建设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干洪认为,“合理设置专业,主动瞄准经济建设主战场,实现办学目标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是实现深度融合的前提条件。”他介绍,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先后举行过五次大规模的毕业生跟踪调查,为制定专业及其全面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同时通过校企沟通,发挥成为学校毕业生就业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实习基地的141家企业的“样本作用”和示范效应,找准契合点。仅“十五”以来,学校就先后增设了13个新专业,为满足地方支柱产业发展需要增设了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应用化学等;为满足信息、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增设了电子信息科技、通信工程,广告学、动画、物流管理等专业,形成了以工为主多学科相互支撑的合理专业学科布局。

融合催生学科和专业优势

拥有全省唯一的纺织工程、发酵工程、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唯一的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纺织工程、艺术设计学省级高校重点学科;拥有省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设计艺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干洪说:“这一切都和深度融合经济建设有着密切关系。”他介绍,安徽工程科技学院按照“夯实传统优势学科专业,创建优势特色学科专业,扶持新兴交叉学科专业”的思路,分层次、有重点地扎实建设与安徽省支柱产业相对应的学科专业,已初见成效。

“制造业是安徽“十一五”着力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而机电学科是学校传统强势学科,我们高度重视这两个学科发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学科研究,已经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863项目5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省级以上科技奖励10余项。”干洪如数家珍――

纺织工业是安徽省传统产业,学院先后设置了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艺术设计、轻化工程等专业与方向,形成了集纺织、印染和服装为一体的“大纺织”学科,设有国家级纺织创新服务平台,申报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5项;

安徽是食品加工业大省,学院坚持把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结合起来,打造优势专业,该专业已成为省级教改示范专业,还组建了“安徽省微生物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以生物工程专业为核心,建立了由生物科学、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组成的学科群,为安徽发酵和食品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学院依托工科优势,促进科学与艺术的融合,装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动画、广告学等本科专业与方向,体现出突出的学科优势,紫荆花设计方案在香港区徽征集中被评为最高奖“优秀奖”;产品造型设计“摔壶”被故宫博物院收藏;服装设计在中央电视台展出……成为安徽艺术设计与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重要的基地。

融合在产学研结合中深化

“产学研结合,是高校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只有通过符合自身实际的产学研结合,才能让融合得到有效深化,才能培养出更多受到社会欢迎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干洪指出。

干洪介绍,安徽工程科技学院依托学科优势,加强与大企业合作,与芜湖奇瑞公司、芜湖裕中集团、丰原集团、合肥叉车集团、口子酒厂、海螺集团等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通过技术服务与人才培养,加强与企业的良性互动,近年来共完成企业横向项目数百项。科研服务了地方,也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积极参与横向课题研究,把课题与毕业设计(论文)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根据学院专业建设和科研实际,与企业共建平台,共同申报并设立了纺织工程中心、发酵工程中心、设计艺术研究中心。依托工程中心,共同开展纵向和横向课题的研究工作。学院还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为企业培养适用性强的高素质人才。如在课程设置中,设置专业方向选修课,在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中采用双导师制,教师队伍中,聘用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学院与奇瑞公司合作,还设立学产结合、校企全程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

致力于在知识报国、人才报国中谋求自身发展的安徽工程科技学院,通过一项项成果和输送一批批人才,奠定了自己的地位,赢得了社会赞誉。据统计,安徽省现有企业工程师、高级技术人员4.5万人,其中有近四分之一毕业于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尤其在机械、纺织、食品、电气、化工等重点行业,毕业生分布广、发展好。“优秀工程师的摇篮,成功创业者的摇篮,优秀企业家的摇篮,优秀设计师的摇篮……”谈及于此,干洪表示:“是坚持深度融合,奠定了我们的发展优势,今后我们还要把融合做得更广更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