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 走能源大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2007-12-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翼 我有话说

“取暖不用煤,点灯用太阳。”在北京市平谷区挂甲峪村,节能新居让当地的普通村民感受到了新能源带来的新生活和新变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要使“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成绩引起了世界的瞩目。12月3日,联合国

秘书长潘基文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题为《新的绿色经济》的文章,文章称赞中国政府在抑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努力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他指出,中国最近正在努力应对严重的环境问题。中国今年将投资100亿美元研发可再生能源,金额仅次于德国。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利用太阳能和风能领先的国家。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兴未艾

水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在新能源领域,令人振奋的消息不断传出。

中国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不久前宣布,三峡工程将于2009年完工,与此同时,中国正着手在长江上游(即金沙江下游)建造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4座大型水电站,总发电量将是三峡电站的两倍,其中溪洛渡电站已于上月实现截流;

10月29日,我国又一条贯穿东西的绿色能源大动脉川气东送工程顺利实现第一次穿越长江,到2010年,工程建设后将形成120亿立方米净化气的输送能力,相当于西气东输一期工程的年输气量,这意味着每年提供超过1000万吨标准煤的清洁能源;

11月8日,我国第一个海上风电站在渤海油田顺利投产,该风电机组每年可节省柴油约1100吨,它拉开了我国有效利用海上风能的序幕;

日前来自国家电网公司的信息,我国第一个利用农作物秸秆进行发电的生物发电示范项目――单县生物发电项目自2006年12月1日投产以来,已向社会发出1.75亿千瓦时的绿色电量。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赵小平说,煤炭是我国能源的主体,在一次能源生产结构中占76.7%,在消费结构中占69.4%,这种现状“让人欢喜让人忧”。――改善能源结构是我国这个能源大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兴未艾。在能源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国家坚持统筹兼顾,放眼长远,从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出发,稳步发展煤炭、石油工业,加快发展天然气和水电、核电、风电以及生物质能。预计到2007年底,天然气产量680亿立方米,比2002年翻一番;核电装机908万千瓦,翻两番;风电装机增长更快,达到450万千瓦,翻三番。水电建设步伐加快,三峡电站已有19台机组投产,发电能力达1340万千瓦;龙滩、小湾、构皮滩、瀑布沟、锦屏、拉西瓦、向家坝、溪洛渡等一批大型水电站开工建设,部分工程投产发电。新能源发展迅速。风力发电取得突破性进展,国电集团风电装机超过百万千瓦,一批生物质发电厂建成投产,光伏发电和煤层气开发积极推进。

据国家能源办有关人士介绍,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能源工业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为目标,在努力增加能源供给的同时,加快产业技术进步,坚持不懈推进节能降耗,大力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着力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实现能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今年10月份,中国电力联合会公布了这样一个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城市用户拉闸限电平均仅为7分钟,只有一个省在高峰期出现较大范围的拉闸限电。而2004年全国有26个省份出现过拉闸限电,全国用电户平均拉闸限电9小时25分钟。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增长,能源资源日益成为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突出制约因素。为此,国家在宏观调控中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把加快能源发展作为优化经济结构的战略重点和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能源供给能力建设,能源发展步伐显著加快。

2007年,预计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将达到23.7亿吨标准煤,比2002年增长64.6%;原煤25.4亿吨,增长75.2%;原油1.87亿吨,增长28.9%;电力装机突破7亿千瓦,实现翻番,新增装机容量相当于新中国成立到2002年50多年的总和。煤炭和电力供应紧张状况得到有效缓解。全国拉闸限电由最多年份的124万条次减少到1.2万条次,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回落到正常水平。2002―2006年,能源生产弹性系数由0.51提高到0.66,电力生产弹性系数由1.29上升为1.32,能源与经济社会发展趋于协调。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以下事实:――能源行业建设稳步推进,企业结构不断优化。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力度加大。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稳步推进,2006年开工和投产大型现代化煤矿1亿吨。骨干煤炭企业集团实力壮大,一些生产安全条件差的小煤矿被关闭,产业集中度提高。累计关闭各类小煤矿9000多处,与2002年相比,2006年煤矿单井生产规模增加1倍。

――油气资源探勘开发力度加大。取得了冀东南堡油田、四川普光气田等重大发现。全国各油气田重大开发项目积极展开。油气管网建设成绩斐然。西气东输一线工程顺利建成,二线工程即将启动。油气对外合作也在扎实推进,与多个国家建立了稳定的双边能源合作关系,一些合作项目取得了明显进展。

――能源科技取得显著成就,技术水平得到提升。石油天然气工业形成了从勘探开发、工程设计、施工建设到生产加工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油气勘探开发地质理论创新取得进展,特别是复杂区块勘探开发、提高油田采收率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先进发电技术和大容量高参数火电机组在电力工业中得到普遍应用,百万千瓦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正在成为新一代主力。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和6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技术(CFB)装备国产化项目启动。华能玉环电厂建成投产,成为全球超超临界百万千瓦级容量最大的火电厂。水电站设计、工程技术和设备制造等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三峡左岸最后一台机组国产化水平达到85%。核电技术装备自主化步伐加快,高温气冷堆、快中子增殖堆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正负500千伏直流输电设备实现国产化,750千伏交流输电示范工程建成投运,正负800千伏直流和1000千伏交流实验示范工程开始启动。电网发展进入了大规模跨省区送电和全国互联的新阶段。

在中国这个能源大国不断推出的能源开发与节约举措中,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与我们的距离正变得越来越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