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大多数”达到“平均数”

2007-12-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陆彩鸣 我有话说

据报道,名列全国百强县之首的江苏省昆山市,不断提升全面小康的惠及面与认可度,不断提高共同富裕水平,不以“平均数”取代“大多数”,而是致力于让“大多数”达到“平均数”,让广大群众都能共享发展成果。如今,昆山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为1.81:1;全市年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的农村家庭占75%以上,群众对全面小康的认

可度提高到76.5%。昆山市小康社会建设取得的成果令人欣喜,昆山市的做法也给我们很多启示。

“平均数”和“大多数”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常用的两个概念,“平均数”是指经济指标的人口平均值,如人均收入等,“大多数”是指大部分人民群众。应当看到,“平均数”与“大多数”所反映的实际情形有很大不同,必须区分对待。昆山市的做法告诉我们,实现小康目标,不能只在“平均数”上做文章,而要在“大多数”上下功夫,只有大多数群众都达到了“平均数”,才是真正的小康。

发展为了富民,评价终靠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早日实现小康目标,一个十分重要的考核指标就是看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是否达到小康标准,这是含糊不得的。老百姓是否认可小康,富裕程度关系很大。而看富裕程度,就不仅仅要看“平均数”,还要看达到“平均数”的人数。实现全面小康,最终目标是要让“大多数”群众的年收入达到“平均数”,而不能只以“平均数”作为衡量标准。

当前,一些地方为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把工作重点和注意力放在努力达到“平均数”上,甚至认为达到“平均数”就大功告成了,“小康水平”就达到了。如果单纯从“平均数”上来看,一些地区显然达到了甚或超过了“小康”标准。而实际上,如果仅以“平均数”当作“大多数”来考察和计算,往往会掩盖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从而使低收入群众的利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可见,这样的“小康”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康。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小康目标的角度来说,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就是要努力让“大多数”的城乡居民年收入达到“平均数”。只有大多数群众的收入水平达到“平均数”,才能说真正达到了小康标准,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认可。

让“大多数”达到“平均数”,这是一个严肃的发展思路的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各级地方政府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防止和纠正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的倾向,让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低收入群众真正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