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农业生产全面发展粮食连续4年增产

2007-12-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董峻 王立彬 我有话说

年关将至,回顾2007年“三农”形势时,我们欣喜地看到,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巩固和延续了前几年的良好态势,有力地改善了农民生活,支撑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解决13亿人口吃饭问题始终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反复强调要毫不松懈地抓好粮食生产,并继续稳定、完善、加强粮食生产扶持

政策。从2004年到2006年,粮食总计增产1335亿斤,我国粮食生产出现了重大转机。

在此基础上,今年克服了产量基数较高、自然灾害严重、国际市场影响日益加深等多方面困难再获丰收,粮食产量有望超过1万亿斤,特别是作为口粮的水稻和小麦,不仅产量增加,而且品质进一步优化,为保障市场供应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自1985年以来首次连续4年增产,本世纪以来首次超过1万亿斤。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惠农政策强有力的推动下,加上结构优化和产业化发展,粮食生产实现了产量和效益同步提升,种粮农民收入连续保持较快增长。从2004年到2006年,既是我国粮食实现连续增产的3年,也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这与粮食主产区摆脱增粮不增收局面是分不开的。今年安徽全省小麦亩均增收49元,水稻亩均增收56元,累计新增产值31亿元,带动全省农民人均增收62元。

在粮食连年增产的形势下,经济作物也实现了全面、协调发展,走出了“粮上经下”或“经上粮下”的怪圈。特别是今年多数经济作物总产、单产、效益均创造历史最好水平。棉花、糖料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新高,蔬菜、水果等产品数量充足,花色品种丰富,基本实现均衡供应。畜牧业、渔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满足国内市场供应的同时,经济作物中的园艺产品出口保持2位数的增长速度。今年1月至9月,出口创汇超过70亿美元,超过水产品,成为农业创汇的第一大产业。

同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继续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和物质装备水平提高,农机、农垦、乡镇企业等各行业协调发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农产品对外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农业农村经济朝着又好又快目标迈出了重要步伐。

今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最根本的原因是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措施。年初,中央出台了2004年以来的第四个“一号文件”,中央财政实际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今年达到了4318亿元,农业和农村发展基础不断得到加强。

为支持粮食生产发展,国家各项支农政策继续巩固、完善和强化,进一步调动了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对农民种粮的直接补贴、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等资金规模继续扩大,加上油料等其他扶持政策,今年种粮农民直接受惠的财政支持将超过700亿元,比上年增长30%以上,这个力度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各省也普遍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如今年安徽投入专项资金6000万元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拨出专款1.45亿元,用于良种、技术配套补贴;黑龙江投入涉农资金达66.1亿元,全省粮食生产资金投入达到289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河北省财政专项支农资金达到45.7亿元,比上年增长19%,也是历史最高水平。

在巩固、完善、加强已有支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针对部分农产品供给面临的一些新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策效果非常明显。

针对今年生猪生产面临的新情况,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支持配合,合力推动政策落实。在政策推动和市场价格拉动下,生猪生产形势逐月好转。8月份生猪生产形势开始出现积极变化,9月份进入全面恢复阶段,10月份进一步恢复。据农业部调查,10月份生猪存栏同比增长13.4%,生猪出栏同比增加3.1%,扭转了持续多月的下跌趋势。

奶业方面,过去一段时间奶业生产面临比较大的困难。随着《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出台,各级农业部门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抓好政策落实,大力开展技术推广和服务,加上国际国内乳品市场行情的变化,近几个月来,国内原料奶收购价格出现回升,养殖效益开始好转,奶农养殖积极性有所恢复,奶业发展趋势向好。三季度末,我国奶牛存栏达1517.5万头,同比增长12.2%;奶类产量达2715.9万吨,增长14.2%。(新华社北京12月16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