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阳光体育”更阳光

2007-12-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振国 我有话说

重庆市江北区猫儿石小学是一所非常普通的小学。但是学校的毽球活动一直是刘蓉校长的骄傲:“这些孩子有96%是来自农民工家庭。他们的家长杀鸭、宰鱼、修家具、卖副食,干什么的都有。”

前不久,记者参加了由教育部组织的赴重庆采访,来到了这所小学。

自1989年春开展毽球活动以来的18年中,学校的毽球活

动已经发展成为一项具有普及性又有一定水平的学生体育活动,极大的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乃至学校整体工作的发展。

18年的坚持不懈,使学校的毽球活动由几人参与发展到今天的全校参与,且组有三个毽球梯队;由常规的毽球活动发展到每年举行一届专题的“毽绳运动会”;由自我摸索训练方法发展到总结提高,形成自己的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由在学校的自我训练发展到参加区、市、乃至全国的比赛,且均在各项比赛中获得好名次。

刘校长说:“18年前的猫儿石小学,学生运动场地窄小,经费奇缺,学校在考虑学生课外活动时根据学校当时的状况,选择了毽球运动,因为毽球活动需要场地不大,费用不高,运动效果显著。可以说我们的学生没有胖墩!”

陪同记者采访的重庆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两年来,这所学校将毽球活动、办学特色、学生的体质健康和学校工作的全面推进融为一体,并放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确立了“毽子飞扬,快乐健康”的活动理念。在这一活动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常年毽球活动的开展,学生的近视率、肥胖率明显减少,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好于普通学校。

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重庆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掀起了青少年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动员和组织青少年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家门,到操场去,到大自然中去,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

实行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确保阳光体育运动时间得到落实。重庆市在制订与安排中小学校课程教学计划时,规定中小学校应当开足、开齐体育课。并将体育考试成绩以30分计入中考升学总分。目前,阳光体育活动,使学生体质不断增强。

学校体育教学课程遵循青少年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学习内容分为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类,在小学、初中阶段以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基础型课程为主,高中和大学期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健身专项的形成,逐步加大拓展型及研究型课程内容的比例。同时学校结合实际,选择和安排一些具有民族传统、学校特色或者新型时尚的体育教学课程内容。如西南大学的台博操、猫儿石小学的踢毽子、渝中区实验小学的跳橡皮筋等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重庆市还建立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实行阳光体育运动的科学指导。全面实施教育部印发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许多学校根据当前学生身体力量、爆发力、耐力素质指标下降和疾病发生发展的状况,有针对性地在课内、课外体育活动中采取一些加强性的措施。例如,有的学校动员学生每天晨跑或者课间跑,有些场地小的学校组织开展跳绳踢毽子活动,有的在体育课上安排学生进行身体专项练习,特别对体弱多病或者身体有残疾的学生,实行区别对待,给予康复指导为主的“运动处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