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为了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保持中华文化的竞争力,也为了文化创新和发展先进文化,我们必须重视对文化遗产、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这对于我们陕西来说,尤为重要。
陕西是人类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在这过程中要克服“崇雅抑俗”和极左思潮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对研究雅文化的支持力度远远超出对民间文化研究的支持力度,从组织机构到经费均表现出这种倾向。民间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的伴生物,也是一个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深刻体现,我们研究历史、研究文化,正应将民间文化作为根文化、源文化予以研究。我们只有站在民众的立场上来认识民众、来认识民间文化,才能克服极左思潮在民间文化研究方面的干扰,才能科学地对待民间的信仰、民间的风俗、民间的艺术,进而建立我国民间文化研究的理论框架。如我国传统的“中元节”,人们现在只知它是“鬼节”,而且仅在偏远地区保留了祭祖的遗存。实际上,“中元节”是我国传统节庆活动中的行善之日,后来随着佛教文化传入后又成为了中国人的行孝日。我们认真挖掘其内涵,可以认识到它对于倡导行孝行善,关心社会弱势群体,推动慈善事业、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更对十七大提出的社会建设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人民是文化的始创者,民间文化就是人民所创造、享受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人民理应首先是文化的享受者。当前,有些所谓的学者、文化人,或以救世主的面目出现,或过分的关心金钱与权力,甚至不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而是把中国文化传统放到西方文化的坐标系中,以此来指导民间文化的研究和开发利用。这样既容易导致民间文化研究产生偏差,又可能造成人力物力上的浪费,甚至丧失文化主权。
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到了国家软实力的高度上,并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新的部署。我们一切民间文化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更加自觉、主动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