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报告文学《联合国里的中国人》(《报告文学》2007年第12期刊登)中,曾任联合国高级政务官的作者以亲历者身份,描述了一个中国人在联合国这个国际大家庭中的所见所闻。现选取部分章节,以飨读者。
红、绿、蓝三基色构成了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在
在联合国任职的机遇和挑战
人们普遍认为,一个国家的公民在联合国秘书处任职的多寡,特别是其职位的高低,所任职务的重要性以及是否可以在维护本国权益问题上间接发挥一些作用,可以直接反映出这个国家在联合国秘书处的地位和影响。正因如此,一些国家为了增加本国公民在秘书处任职的份额或晋升他们的职务,上上下下齐努力,颇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这种大力游说甚至施压的做法在联合国是司空见惯的。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职员占据重要岗位者寥寥无几。联合国秘书处高级职位甚多,除十余名现职副秘书长之外,享受同等级别的秘书长特别顾问、私人代表等总人数不下半百,但中国只有副秘书长一个职位。在秘书处众多的司处级以上官员中,中国人也屈指可数。前些年,随着部分资深官员的退休,由中国人担任的高级职务反而有所减少。近两年是秘书处职员退休高峰期,由退休而空出来的高级别位置较多,有几个较年轻的中国职员得到了晋升,中国任职偏低的现象有所好转。就部门分配而言,在联合国核心部门任职的中国人仍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分散在一些技术和服务性部门。
可喜的是,一些相对年轻的中国籍职员近年来逐渐崭露头角,部分人已经得到重用,正在成为国际公务员中值得称道的后起之秀。在联合国的一些专门机构,中国人的身影也逐渐变得高大起来。来自香港的陈冯富珍女士顺利当选为世界卫生组织的总干事;在教科文组织以及国际电讯联盟,中国籍官员也已成功地进入决策高层。这些都是可喜可贺的现象,是中国国力提升的反映。但总的来说,中国在联合国的职员数量和职务仍大大低于西方国家,中国人在国际组织内部的影响力与中国的国际地位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中国籍职员的生活和联谊活动
拿国内标准来衡量,在联合国秘书处任职,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还是比较优厚的。中国籍职员多数拖家带口,要在美国纽约这个消费高昂的大都市生活并不容易。但中国人凭着固有的勤俭美德,除少数新到的人尚在当房客外,多数中国籍国际职员都已购置了属于自己的安乐窝,即使是薪金较低的中文打字员也不例外。他们多数住在纽约皇后区的新鲜草原、森林小丘和法拉盛一带。在纽约上州的富裕小镇里、在曼哈顿对岸新泽西州环境较好的郡县、在纽约东面的长岛以及联合国周边的曼哈顿地区,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和所有的华人一样,中国籍联合国职员挑选居住地的标准是:价格合理、环境安全、学区优秀、购物方便、交通便捷、国人集中。一句话,就是所选住的性价比要相对较高。和国内上班族一样,大多数中国职员也过着朝九晚五(有时需加班)的生活,每天都在住家与联合国总部大楼之间奔波。在交通方面,汽车虽是美国大众化的通勤工具,但令人头痛的塞车和停车位紧缺,迫使许多中国职员改乘火车、地铁和公交大巴,有些还成了忠实的“拼车族”。
在联合国总部大楼里,除工作之外,中国职员之间还有不少社交和联谊活动。大家经常利用秘书处法定的喝咖啡和午餐时间,三五成堆地聚在一起谈天说地,互通信息。联合国大楼23层上有一间房子是中文书会的所在地,里面有许多中文图书和音像资料供大家借阅,那里差不多成了中国职员的非正式会馆。中国职员间还保留着一种松散的联谊传统。在中国重大传统节假日前后,往往有人出面在23楼或联合国附近组织聚餐等庆祝活动。迎来送往也是国人十分重视的礼仪,每当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大使履新或离任,每逢联合国中国副秘书长更替或资深人士离任,中国籍联合国职员都会自发地凑钱举行规模不等的欢迎或饯行宴会。周末或节假日期间,中国国际职员也经常举行居家休闲式的朋友聚会,春华秋实季节,更是大家相约郊游和烧烤的好时候。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为中国国际职员的联谊聚会提供了许多方便和支持,每年还几次邀请国际职员到代表团驻地做客。
前任外长李肇星当年到联合国就任中国常驻代表时,中国职员们自发凑钱为他举行了欢迎宴会。他深情地说,他参加过许多招待宴请,但出席这种由邀请人自己掏腰包的宴会还是第一次,他将把中国国际职员的深情厚谊永远铭记在心。笔者离开联合国时,秘书处的中国同事也多次为我设宴饯行,令我难以忘怀。人在异乡为异客,亲情乡情同志同胞之情尤为珍贵,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