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区域发展长期存在着不平衡的问题,无论是从机会还是结果看,各地区人民在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保障全体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区域协调共享发展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落实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里的“人”包括了分布于960万平方公里广袤国土上的全体人民。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东部地区,还是广大的内地,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的活跃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区域经济发展为全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区域之间市场分割,地方保护,产业结构类同,无序竞争等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特别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据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06年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5年,我国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分别比上年扩大了462元和545元。同时,各地区内部的“城乡收入差”比上年扩大500元以上;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差异扩大这种不协调的区域发展状况不仅对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不利影响,而且,还成为诱发或强化区域之间利益矛盾、妨碍社会和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合理的解决,与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是不相符合的。在这方面,拉美国家的教训值得我们吸取。在上个世纪,部分拉美国家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由于忽视了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社会各阶层之间、各区域之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发展成果被少数人、少数地区所占有,结果成为引发经济增长下滑甚至低迷,社会动荡的重要根源。因此,区域经济发展既要求各个区域处理好内部的各种发展关系,加快自身的发展步伐,统筹好内部的城乡发展,同时也要求协调好区域之间的发展关系,做好统筹区域发展,为本区域和其他区域的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做出积极贡献,实现全体人民共建共享,“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二、以推进区域协调共享发展为导向,更新区域发展理念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新时期我国区域发展所需要予以高度重视和践行的新理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作为指导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理念,在区域发展中,二者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国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所提出的一条经济发展方针,目的是要控制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的趋势,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异。共享发展成果是近年来我们党和政府提出的新思想。早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就提出,要“不断在发展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增大全国经济总体实力,共同做大发展成果这块“大蛋糕”的有效途径,因此,也是解决区域之间发展成果共享失衡,实现区域之间利益合理分配的重要手段。反过来,实现区域之间发展成果的合理共享,可以有效调动全国各区域所有人民的发展积极性,特别是有利于调动发展中区域、欠发达区域人民的发展热情,这又为各个区域在利益合理分配的前提下自觉地抑制地方保护主义行为,摒弃狭隘的区域利益观,积极、理性地相互开放,开展经济交流与合作,促进资源、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只有如此,才能够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实现区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也只有如此,才能够增强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在我国当前区域经济差异扩大趋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充分认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辩证关系,积极践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个新理念,对于正确指导区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以创新区域发展制度和政策为手段,实现区域协调共享发展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求区域发展在制度和政策上进行创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必须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差异扩大,各区域之间没有实现改革发展成果共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各区域发展条件、发展基础方面的原因,也有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政策、公共财政制度不完善方面的原因。因此,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必须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的要求,进行区域发展的制度和政策创新。那么,如何进行这方面的创新?如何形成区域之间统筹兼顾的共建共享利益协调机制?根据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一是要靠科学的区域发展战略,“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二是要靠科学的区域规划,要“加强国土规划,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三是要靠分类指导,充分发挥各区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好各区域的发展基础、条件和发展潜力,“重大项目布局要充分考虑支持中西部发展,鼓励东部地区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同时,要“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四是要靠科学地推进城镇化进程,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除此之外,必须改革和创新我国的公共财政制度和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特别是人口跨区域流动的管理制度及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通过合理的要素跨区域流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合理的人口跨区域流动实现共建共享发展成果。
四、立足长远,构建区域协调共享发展机制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规律,区域之间发展效率和效果的差异是一个长期的客观存在。这意味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也必定是我们所要长期坚持和努力完成的任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紧密结合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形成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共建共享发展成果的机制,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