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3点58分,从大同茶坞站开出了H28509次重载列车。采用世界先进重载技术装备的现代化煤炭运输大通道――大秦铁路,提前4天实现了煤炭年运量3亿吨的目标。这是迄今世界上单条重载铁路创造的年运量最高纪录,滚滚乌金顺着这条大动脉源源不断注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大秦铁路凝聚了众多的一流,也创造了众
“西煤东运”,换来万家灯火
据统计,2006年大秦铁路运输的2.5亿吨煤炭,经秦皇岛港转运至东部沿海地区1.75亿吨,其中1.45亿吨抵达长三角地区的5个沿海省市,被转化成电能,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支持。无怪乎浙江省经贸委一位官员戏谑道:“大秦铁路打个喷嚏,我们这里也会伤风感冒啊。”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4省区煤炭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67%,煤炭的主要消费区则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资源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要求铁路运输必须大力发展大能力运输通道。
武汛告诉记者,大秦铁路正是这样一条铁路线。大秦铁路上接煤炭储量达6000多亿吨的货源地,下接世界最大的煤炭外运港口――秦皇岛港,承担着全国铁路18%的煤炭运量,负责全国六大电网、五大发电公司、380多家主要发电厂、十大钢铁公司和6000多家企业生产运煤和民用煤、出口煤的运输任务……
随着煤炭消费需求量不断加大,沿海地区电力、建材、冶金等用煤大户,又纷纷将发展生产的希冀目光落在大秦铁路运能的扩充上。
年运输3亿吨煤炭,意味着什么?这些煤炭可为国家生产1.5亿吨钢铁或1.95亿吨化肥,可满足全国3亿城镇居民1年的生活用电所需。年增运5000万吨煤炭,则可为国家增加工业产值1000亿元,相当于增建一个华北电网。
“眼光向外”,创造“大秦技术”
在山连桥、桥连隧、隧连山的线路上,一前一后两台世界上最先进的大功率电力机车HX型机车,前拉后推着210节总长2600多米的我国载重最大的铝合金车辆C80型运煤敞车隆隆前行。机车驾驶室里,世界最先进的LO-COTROL分布式机车无线同步操纵系统、GSM-R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不停地工作着,跳动的彩色数字和曲线,记录着列车每一刻的行进状态,随时准备发出工作指令。
“我们的办法就是――少花钱,多办事;起步晚,起点高;考虑国情,结合路情。”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部长、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说:“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系统引进和自主开发同步推进,我们决心创造自己的‘大秦技术’。”
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让近3公里长的“长龙”大列首尾一致、默契配合。“重载列车不怕电力机车拉不动,怕的是机车指令发出后万吨列车停不下来。”为此,大秦铁路在世界重载铁路领域率先实现了美国系统和欧洲通信平台的有机结合,把机车分布式同步操纵技术由过去的点到点通信传输,发展为系统网络通信传输,实现了“长龙”前后同步控制,操纵误差在0.6秒以内。
“眼睛向内”,赢得“大秦速度”
在这条世界上煤炭运输最繁忙、运量最大的铁路上,货车全程往返一趟最短仅用1.375天;边施工边增运,平均每1.7天就会有一个新的运输组织方案启动;平均每秒钟通过煤炭9.4
吨――“大秦速度”令国外同行惊叹。
“国外重载列车一般都是白天开、晚上停,而大秦铁路上,昼夜奔驰着重载列车,重载列车运输组织已能像客运组织一样实现班列化开行;在国外,重载铁路施工线路上列车会停运,运量就会减少,而大秦铁路上,我们一边施工一边运输,运量还在增加。”武汛介绍说。
国外重载铁路做不到的事情,大秦铁路做到了。靠的是什么?武汛一语概之――“眼睛向内,内涵挖潜”。
卸车环节,在运输链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卸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大秦铁路的运输效率。为此,大秦铁路连续三年对柳村南站进行扩能改造,有效压缩车辆站停时间3个小时,相当于多投入车辆1300辆,机车全周转时间也压缩了近6个小时,机车使用效率大为提高。
“中国铁路既需要‘嫦娥’奔月那样的高端技术自主创新,也需要‘眼睛向内’的管理创新,才能缔造出更多的‘大秦技术’、‘大秦速度’。”汪勇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