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是伟大的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也是日寇制造惨绝人寰南京大屠杀70周年。时值岁末,二十多名国共两党抗日领袖及名将后人齐聚成都建川抗战博物馆,参加向先烈致敬活动,缅怀先辈,弘扬抗战精神。
这些抗战领袖名将之后大多年过七旬,体弱多病,仍克服天气恶劣、飞机延误、旅途劳顿等困难,分别从北京,上海、香港
12月20日上午,成都郊外天气阴沉,落成不久的中国壮士群雕广场庄严肃穆,军乐队奏起催人奋起的抗战歌曲,数百名解放军战士、中小学生、工人农民以及国共抗战领袖名将后人聚集在这里,在抗战主题背景音乐下,高歌一曲《义勇军进行曲》,场面动人。
陈毅元帅之子陈丹淮代表全体人员致辞。他说,我们站在中国壮士广场,看到的是:一段岁月的凝固,一段波澜壮阔、刻骨铭心的抗战岁月在这里被凝成了永恒的光辉。壮士无语,青史永存。
陈丹淮说,21世纪来临了,等待我们的是什么?我们看到,中华民族的真正强盛正在我们手里实现。所以,我们需要和平,我们需要奋斗。为了创造新的历史,我们要永远记着逝去的辉煌和耻辱。
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望着毛泽东的雕像,眼含着泪水。左权将军之女左太北紧紧抱着父亲的雕像,哭泣不止。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说,要让年轻人记住这段历史,永远不能忘记。
一张张老照片、一封封战地书信、一枚枚生锈的奖章,大刀、步枪、红缨枪……那段波澜壮阔、刻骨铭心的峥嵘岁月在展馆里被凝固成了永恒。此次来成都的著名抗战将领亲属尽管年事已高,从建川博物馆的中流砥柱馆到正面战场馆,从不屈战俘馆到飞虎奇兵馆,从川军抗战馆到老兵手印广场,他们忘掉了疲惫。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将参观者又带回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每个展馆的参观时间也一再地被延长。
“铭记历史,教育后代”,“莫忘国耻,教育后代”。展馆留言板上,“历史”和“教育”两个词语成为大家最想表述的心情。抗日战争八路军牺牲的最高将领左权之女左太北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希望:“年轻人要记得中国过去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屈辱和苦难,以及抗日壮士作的奉献和牺牲,爱国家、爱人民,共同把祖国建设得更富强!”著名抗日将领侯镜如之子侯伯文表示,抗战精神是可贵的民族财富、国家财富,将永远鼓舞中华民族不懈奋斗。
21日晚上,李敏大姐、彭钢大姐、周秉德大姐等与所有著名抗日将领后人一起还以“缅怀先辈,弘扬抗战精神”为主题进行了座谈。大家讲述了发生在七十年前的一个个抗日故事,追忆了父辈为了民族独立抛头颅、洒热血的感人情景,并共同表达了希望后代能铭记历史,弘扬抗战精神的愿望。座谈会上,陈丹淮、左太北、罗箭、戴复东、胡葆琳等还现场向建川抗战博物馆捐赠了部分珍贵文献资料。
成都相聚,著名抗战将领的亲属们有的儒雅,有的豪放,有的活跃,有的沉静。他们有的生下来就没有与父亲见过面,在参观时,看见父辈们战斗时使用过的武器、穿过的衣服、指挥过的战役图片资料,回忆起父辈们艰苦卓绝的战争历史,谈起百年中国史,聊起各自现在的幸福生活,不禁心潮澎湃。
李敏大姐年过七旬,身体一直不太好,此次在女儿孔东梅的陪同下来到成都。她在中流砥柱馆看到父亲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秉笔疾书《论持久战》的大幅图片时,禁不住流下了热泪。每一个重大的历史阶段和事件,李敏都认真地看,认真地听,在壮士广场上的毛泽东铜像前,李敏久久不肯离去,抚摸着主席的臂膀仿佛又回到了50年前,她刚从苏联回到中国,回到毛主席身边,风华正?的她常常依偎在毛主席身边,硬拉着主席休息――那是多么令人回味的岁月。
三次来成都参观建川抗战博物馆,每一次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她就是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大姐。身穿灰色大衣,围着火红围巾,精心修剪的花白短发,周秉德精神矍铄地接受了记者采访。
周秉德是周恩来三弟周恩寿的大女儿。12岁那年,她住进中南海,在周恩来总理身边生活了十多年。曾任中国新闻社副社长的周秉德,虽然已是第三次来参观建川博物馆,但她说“总是看不够”。她寄语年轻人,在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时,一定是要先为国家着想,先为老百姓着想,这样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体现出自我人生价值。“就像这些为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牺牲的烈士一样,现在环境不同了,我们就要用自己的才干,为国家作出贡献。”
今年69岁的任远芳大姐是一位时尚的老太太。一些人认为领袖之后会与普通人不同,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能享受一些特殊优待和照顾,任远芳则不想搞特殊化。“名人之后确实有些好处,但我想做平凡人。”为此,任远芳读大学时,自己把姓名改了,叫陈松。“以前邻居都不知道我是任弼时的女儿。2004年父亲任弼时诞辰一百周年,主办单位送邀请函给我,大家才知道我的真名。”她感慨地说,这个展览是历史教育非常有力的武器,每天有这么多中小学生来参观受教育,让我们心里得到很大的宽慰。
彭德怀侄女彭钢大姐,同时也是烈士彭荣华的女儿,她说:“我从小就跟着伯父,伯父是我最敬重的人。走进博物馆,看见一件件战争年代的物品,我就忍不住想起他。我伯父实际上是一个很热爱生活的人。”说起彭德怀,彭钢的泪水就忍不住流了出来。她说这个展览对我震撼很大。这样的展览应当在全国大力宣传,在海外宣传。让世界华人都到这里受教育,凝聚在一起。历史决不能忘记,尤其是抗日历史不能忘记,要教育我们的后代。
罗瑞卿之子罗箭少将表示,此次专程来看建川抗战博物馆,不虚此行。看到先辈们的英雄事迹再次受到感动。我参观完写了一句话:“历史和仇恨都不能忘记。”国耻国恨怎么能忘记呢,我们感情上受不了,只要否认历史、否定罪恶的人存在,只要否认南京大屠杀,继续制造仇恨的事还在发生,这个国耻家恨就不能忘记,而且世世代代要立此存照,让后人警醒。
退休后的罗箭的主要生活就是看书,收集整理以前的资料,爬山,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最近他们以前一起在延安生活的人组织的延安儿女联谊会正在筹备一个委员会,专门帮助边区贫困的孩子。
黄克诚大将之子黄煦说:“我对父亲的印象,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从来不考虑个人利益,一辈子都这样!”这次参观建川抗战博物馆,黄煦与夫人张小娴一同前往。虽然父辈是叱咤风云的大将,他们却与普通的一对老人无异,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每天要上网了解最新动态,感觉生活很充实。
抗日名将戴安澜之子戴澄东、戴复东回忆说,以前住在部队,每天晚上吃过晚饭,他们就会和父亲一起围坐在小方桌上学习。由于条件艰苦,父子们只有共同使用一盏菜油灯照明。
父亲常说两句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穷志不穷”。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将是我们民族前进永远的动力。
抗日将领彭士量之子彭纪俊说:记得父亲当年上战场前,两个弟弟紧紧抱着他的腿,他只说了句“国无宁日,家无宁日”,就毅然奔赴前线了,从此便没有再回来。“父辈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激励着我,也激励着更多人不懈奋斗。”
抗日将领胡靖安之女胡葆琳女士谈到专程从香港赶来的原因时也感慨地说道: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中国人,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共同在一起取得了抗战的胜利。看了这个展览,再次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抗战教育课,不能忘记这段历史。“只有记住历史,才能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