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是确保高校改革、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的关键所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推出《北京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已经4年了,在《基本标准》的引领下,首都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已经
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建设的轨道,以“规范+创新”为特色的首都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已经逐步形成。
大学校长自己的会,却不设主题,不设框框,人人可以畅所欲言……书记当然在座,但既不主持会议,也不作总结讲话,而是与其他与会者一样,仅仅畅谈个人的看法。
这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书记沙龙”,参加过沙龙的专家学者说:“这形式好,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吹进一股清新的风气。”
“特色工作”丰富了学生党支部的活动内容
据介绍,推行了4年的《北京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有效地推动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首都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对照《基本标准》的要求,以加强党组织服务功能为核心,每年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两个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党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经过认真总结和提炼,总结出了一批好的做法和鲜活经验,形成了一批富有特色的工作成果。
据了解,北京高校《基本标准》第10项对高校“特色工作”专门做出了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探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成效显著,形成特色,创造具有推广价值的新经验。”这项指标激发了首都高校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热情。
从2004年年底开始,中国农业大学10个博士生党支部、100名博士生,扎进北京市密云县农村,与10个村党支部结对共建。一个博士生党支部带动一个村庄,一名博士生党员帮扶一个农户,在服务“三农”的“红色1+1”科技行动中,博士生们真正了解了农业、农村和农民,受到了最深刻的专业思想教育。
中国农大的经验迅速在首都高校推广。在市委组织部和教育工委的倡导下,北京相当一批高校的大学生、研究生党支部普遍开展了“红色1+1”活动。两年多来,首都高校学生党员一方面利用自己所学,一方面充分依托学校专家教授等科技力量,积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贡献,不但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而且加深了对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村的了解,感受到自身责任的重大。
“红色1+1”活动丰富了首都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活动内容,创新了活动方式,使学生党支部走出了自我服务的小圈子,融入到服务社会的大循环。
“助学零距离”覆盖到每个贫困学生
北京交通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2006年新生入学时了解到,有一名新生为交学费借了高利贷。他们当即决定缓收这名学生的学费,先给他办理入学手续,并让他赶紧退还所借钱款,指导他办理贷款,介绍他参加勤工助学。学生家长感动地说:“你们学校真好,孩子上了交大,我们什么都不用担心了!”
北京交通大学为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分别成立了认定工作领导小组、认定工作组和评议小组,制定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程序更加科学和规范。
学校还结合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学校建立了毕业生“诚信档案”,成立了国家助学贷款催还小组,每年定期召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会,举办各类讲座,向毕业生发放《用信用担保用人格承诺》的倡议书,制作“还款诚信卡”,对毕业生进行诚信教育。学校同时努力开拓勤工助学岗位,加强“自立、自强、自信”教育。学校现在校内开辟勤工助学岗位1500多个,每年有近2000多名学生在不同的勤工助学岗位上工作。
2004年以来,北京交大共为5057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贷款额达8200多万元,国家助学贷款率、贷款比例、贷款额度都居全国高校前列。
“择优推荐”将人才输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清华大学把毕业生就业引导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双向选择的原则下,不满足于学生有业可就,而是着重面向国防单位、重要国有企业、重要科研教育单位、主流媒体和西部地区的人才需求,通过教育引导、择优推荐和特殊的培养机制,将优秀毕业生输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党委始终坚持对广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紧密把握时代主旋律,以“爱祖国、爱国防、爱航空、爱航天、爱北航”教育为主线,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国防系统建功立业。2007年该校有1653名学生投身国防系统和西部地区工作。
中国石油大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坚持鼓励和引导优秀毕业生到石油石化企业急需的岗位上就业。学校把就业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全过程,为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并根据学生特点突出个性化指导。三年来,该校每年都有50%以上毕业生到生产一线就业。
《诗经》有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基本标准》就这么行之有效地砥砺、提高了北京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