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山东寿光蔬菜的“科技含量”

2007-12-3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赵秋丽 周华 通讯员李建忠 我有话说

这是一个不算大的城市,却有着“中国蔬菜之乡”的美誉;这是一个农业城市,却能随处看到欧美人的身影。钻进蔬菜大棚,我们看到的是标准化的管理,和农民朋友聊天,我们看到的是一群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日前,记者在山东寿光市采访,感受到科技带给新农村建设的勃勃生机和活力。

创新科技服务提速产业发展

在三元朱村采访,记者碰到寿光市农业局退休干部、72岁的朱振华,他正在给30多位来自新疆喀什地区的农民讲解黄瓜嫁接技术。朱振华只是寿光市160多名农技代表之一,正是有这样一批长期活动在基层农村的农技员,带动了农业科技的推广,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使蔬菜品种不断更新,技术不断改进,促进了蔬菜产业的提速。

据寿光市农业局副局长李明光介绍,寿光市建立了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除了科技部在寿光设立的星火技术蔬菜行业培训中心外,还形成了市属培训中心、镇街道科普学校、村级农民夜校三级科技培训网络。利用网上视频推广农业科技,全市14个镇600多个村中就有视频350多家,每年受益人达10万多。寿光市农村所有基层干部和95%以上的农民掌握了2门以上农业新技术,5000多名农民奔走在全国各地传授农业科技知识,成为农民的“白领”。寿光市目前建有5个国家、省级农业示范基地和500多个农业示范区,先后引进推广了200多项国内外新技术,1000多个新品种和立体栽培、无土栽培等30多种种植新模式,大棚蔬菜平均每亩收入1.5万元以上,出现了一批5万元田和10万元田,全市农业先进技术和良种履盖率分别达95%和98%,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达67%。

创新科技推广体制,不仅改变了农民的传统种植观念,而且村村涌现出种植能手和带头户。三元朱村52岁的王万凯,种植大棚黄瓜收入超过8万元,今年7月还被新疆吐鲁番市聘为农民技术员。王继成通过培训,种植的樱桃番茄收入超过1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种植能手。文家街道先锋营村的李万民、张海等通过培训,严格按标准化生产,种植的韭菜全部出口韩国。

通过各种科技培训,寿光市8.9万农民获得“绿色证书”,2.4万多农民获得“农民技术员”资格,180多农民成为“农民科技专家”。

创新科技推广,为寿光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科技武装农民夯实产业根基

科技使昔日的“泥腿子”变成了“农民专家”、“蔬菜医生”、生产经营管理者……改变了农民的知识结构、文化素质、生活和工作方式。

33岁的张砚祥个不高,憨厚的脸上总挂着笑意。父亲早逝,家庭贫困,初中毕业的他只好回家务农。第一次种大棚西红柿,由于不懂技术,眼看丰收在即的西红柿因一场病害全部毁掉。一年的辛苦泡了汤,他深深认识到学科学、用科技的重要性,开始了自学成才之路。从初中植物学学起,三年时间学完大学中与蔬菜相关的课程。边学边干,他研制的西红柿晚疫药剂、蔬菜病害药剂获国家专利。2001年创建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网站,供全国各地农民免费查看。2002年成立洛城基地病虫害防治中心,每天有络绎不绝的农民上门求教。2004年成立寿光市蔬菜病虫害防治协会,2005年创建全国第一家蔬菜网上医院,通过网络视频为全国各地农民解疑答惑。定期举办讲座,深入田间地头义务为农民传授技术,免费发放科学种菜、防治病虫的光盘,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医生”。2006年又建起砚祥有机蔬菜生产基地。

在稻田镇赵家村小社员合作社,记者见到合作社总经理何思俊时,他正与浙江百联集团的负责人谈判蔬菜销售事宜。“我以前也种大棚,2003年种植无公害蔬菜,在走南闯北的蔬菜销售中看到浙江人最早搞合作社,2006年我回家也搞起合作社,以土地入股方式把周围100多户农民组织起来,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统一品种,统一生产技术,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种植模式由分散到统一,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蔬菜质量安全水平,保证了蔬菜的销售畅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合作社基地有4500亩地,种有黄瓜、茄子等16个品种,年产4万多吨,销售收入达4千万元,带动近3000户农户,户均增收400余元。我们的蔬菜还远销俄罗斯。”据了解,像小社员这样的农民合作社寿光共有22家。基地标准化生产推动了寿光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

在寿光,像张砚祥、何思俊这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还有很多,正是有了他们的勇于尝试,敢于创新,才有了寿光蔬菜的走遍中国,走向世界。目前,寿光共有100多名农民到美国、韩国、圭亚那、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创建蔬菜基地。新型农民为农业产业化夯实了根基。

互联网科技点击蔬菜流通新革命

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普遍运用为寿光蔬菜流通市场开辟了新的天地。走进寿光蔬菜电子交易市场,记者仿佛走进了股票交易大厅。蔬菜12月的日线图中,委比、卖价、买价、成交价、换手率等在电脑屏幕上即时更新。据市场执行总裁柴庆华介绍,寿光电子交易市场自2005年建立以来,已在山东寿光、莱芜、青岛、菏泽、济宁及江苏邳州等地设6个分交易厅,在北京、上海、杭州、吉林等地设有20多家代办处,交易商遍及全国22个省60多个市,开户达4000多家,今年上半年交易额106亿元,由于美国、新加坡、韩国等10多个国家客户的陆续加入,这里已成为沟通全国、联通世界的蔬菜网上信息高速公路。

柴庆华给我们讲了一个发生在化龙镇李家屯村的故事,2006年春天,农民李多政见胡萝卜每斤1.8元,赶紧播种,谁知当年秋天收获时,市场价跌至每斤0.18元,令他血本无归。2006年秋天,李多政又种下100多亩大蒜,他看中蔬菜电子交易市场能实现未来买卖的功能,蒜种未下地,就到电子交易市场以每吨2400元的价格卖掉了7月份才收获的大蒜。按此价格计算,他每亩纯收益1500元。今年4月,这批大蒜的交易价跌至每吨1700元左右时,他的收入没有受到一点影响。

未收先卖,未种先卖,这正是蔬菜电子交易的最大吸引力,这种机制吸引了从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的人们积极参与,为实现订单农业提供了保证,也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柴庆华说,“我们还将逐步与全国120多家蔬菜批发市场连通,扩大交易的品种,使寿光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性蔬菜订货中心、交易中心、物流中心,带动全市现代化农业和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

寿光蔬菜的科技含量到底有多高,没有人能算出来,但是科技却实实在在为寿光蔬菜产业撑起一片新天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