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回顾与展望是媒体报道的一个“常项”。有媒体在盘点2007年中国教育发展时,归纳了十大事件,也即义务教育名至实归、校园集体舞起跳、高中新课改扩面、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实施、免费师范教育展开,高考恢复30年纪念、高校债务危机浮出水面、研究生培养制度改革、职业教育政策利好、3亿元资助贫困高中生。细
十大事件以点带面,为我们解读近年来中国教育发展趋势以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式。让民众享受到更公平的教育,让教育质量得到更高水平的提升,让政府承担起更重大的公共责任,这是零星事件背后隐含的当下中国教育发展思路。党的十七大之前,国家统计局发表了“发展回顾系列报告”,其中“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一篇总结了“新时期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基本经验”(包括“明确各级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责任”,“将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向中西部地区和贫困、边疆、民族地区倾斜,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优化各级各类教育结构”,“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试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以吸引优秀学生入学”等),以更为明确的语言突出了“公平”、“质量”和“责任”这些主题词。新时期的“基本经验”,造就了2007年中国教育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日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方向。
过去的一年,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全面实施,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全部免除,惠及40多万所农村中小学校,近1.5亿名中小学生。此外,免费师范生政策、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校资助体系的渐趋完善,使越来越多的穷人家孩子能够上得起学、上好学。公共财政的倾斜性投入,使议论已久的教育公平逐步得到落实,使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获得进一步的保障。公平,已从民众诉求转化为国家政策的实际走向。
过去的一年,正值高考恢复30周年。当年躬逢其事的人们纷纷以各种各样的形式纪念那场意义深远的变革。虽然高考制度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作为一种相对公正的人才选拔机制,依旧赢得了人们衷心拥护。自高考恢复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目前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1800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超过7000万人。就数量而言,我国已成为高等教育大国,但离“强国”距离还远。因而,在2007年末,国务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强调,高等教育改革“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无论以“公平”为政策导向,还是将“质量”作为改革的重点,两者都离不开政府的责任。尤其在公共财政的投入和分配之上,政府需综合考虑各类教育的性质和比重,选择较为合理的财政支持模式。在新的一年里,政府当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财力履行好自身的公共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