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发展战略,这让处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最前沿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找到了新的机遇。也是我们即将在深圳召开的首届中国电子制程技术创新高峰论坛要研讨的核心话题。现在我最关心的就是中国如何由电子信息产
根据信息产业部2007年4月份发布的公告,2006年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销售总收入约为4.8万亿元。王殿甫估计,不久的将来会达到6万亿元。这意味着中国电子产业将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产业。
如何在世界电子信息市场中取胜,抢占制高点,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由大变强?王殿甫提出了“三大创新”的理论,即核心技术创新、制造工艺流程创新和供应链营销管理创新。王殿甫说,这三个创新是由大变强的支柱,其中,电子工艺的再造和流程的优化是基础,是使中国电子行业提升到国际水平,打造新的制程技术的基石。王殿甫所说的“电子制程”,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工艺流程的简称。
王殿甫解释说,深圳要想尽快由电子信息制造“大市”变为“强市”,中国要由电子信息制造“大国”变为“强国”,最关键的途径就是加快发展和采用、推广新兴的电子制程技术及专业服务解决方案。他强调,走创新、精益之路是中国电子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王殿甫进一步分析说,重设计,轻制造工艺流程,这是我国目前大多数电子企业的现状,也是直接影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做大做强的原因。从全球工业化先行国家制造模式、制造水平的进程轨迹来看,电子制程已成为推进“全球制造”的强大“利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制造业就掀起了一场“制程技术革命”,工业界在进行产品设计的同时,开始强化产品制造流程设计,专设的工艺部门不但对每道工序进行规范,并对每道工序使用的辅助材料和电子工具进行设计,从而开创了有名的“精益制造”,并掀起了一个遍及日本工业界的群众性技术革新运动。此举极大提升了“日本制造”的品质,直接催生了SONY、松下、佳能等一批世界名牌产品和企业。
近几年来,伴随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和制造大国。据有关统计,目前,全国电子信息产业以IT产品为主的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年均增长43%,占全球的比重超过10%。但引人深思的是,“中国制造”的品质、工艺水平似一道无形的“硬伤”,亟待中国产业界引起高度重视并尽快加以解决。
同时,中国正面对前所未有的欧美与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技术壁垒。传统中国的电子业在世界电子制造业产业中处于被动状态,靠成本低、价格低的优势取胜,而如今美、日、韩等国的品牌,如索尼、松下、三星,70%―80%的生产基地都迁到中国,甚至如越南等成本更低的地方,这就使得中国成本低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如何应对这样严峻的挑战,为中国电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找到一条新的路径呢?这是有使命感和紧迫感的电子产业界人士不断追寻探索的一个问题。
“尽快发展电子制程技术,大力提升产品质量,这是包括深圳在内的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产业跻身世界一流,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王殿甫对这一问题作出了自己的明确回答。他指出,中国电子何以没有世界名牌,产业忽略制程技术精益化是很大的原因,因此,他呼吁业界人士,在实现产品创新的同时,更要关注制程技术的精细化,从而实现电子产品的质的飞跃。
有专家分析认为,电子制程技术最大的优势和价值,就在于能迅速解决三大问题:将产品质量快速提升到国际一流品质,大大降低成本,极大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通过制造流程优化,快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根据对中国电子制程行业的深入调研和分析,王殿甫指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他说,政府及企业家观点的转变,是使电子产业步上创新道路的关键。人是生产力的核心,技术人员是制程技术的核心,为电子制程技术的发展打造一个良好的平台,是政府的的责任,也是即将在深圳召开的首届中国电子制程技术创新高峰论坛的主旨。为把我国由电子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我们必须掀起一个制程技术创新的热潮,提升我们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让全球用户逐步接受中国制造,相信中国制造,愿意使用中国制造的产品。(本报深圳1月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