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动用二十万工匠修筑的南京明城墙城砖来自哪里?江西省分宜县最近发现的目前中国唯一保存完整、规模最大的明城砖官窑场遗址,部分回答了这一问题。目前,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馆拟将南京明城墙与分宜砖窑一并捆绑“申遗”。
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馆专家杨国庆最近在江
杨国庆的发现得益于江西分宜县一位民间收藏爱好者卢小平。2006年卢小平回老家扫墓时,在山上捡到一块重约20公斤、带有铭文的大青砖,砖的铭文是“分宜县提调官典吏刑初司吏张用韶袁州府提调官通判隋?司吏任勘”和“总甲陈文彬甲首黄南英小甲中敬存窑匠袁尚造砖人中各十”。铭文特征与古籍线装书《明南京城墙砖图文释》相比照,完全吻合。
几经周折,卢小平与南京考古专家杨国庆取得联系,顺利地找到了生产城墙砖的窑址。其后,专家们沿袁河发现了明代砖窑有上千个。运送砖块的古驿道、古码头已全部经考古发掘找到。
明代工匠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到赣西地区来制砖?杨国庆通过对砖块土质研究发现,“瓷砖”是由高岭土烧造的,这类泥土非常润滑,摸上去就像滑石粉一样。正是这个特质使得江西产的城砖质地非常坚硬、几乎不透水,因此在明代修建南京城墙时,这些“瓷砖”都被放在了城墙的内部,起到稳固墙体的作用。
南京明城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建造在江南的、统一全国的都城城墙。长达35.367公里。据史料记载,朱元璋在南京建造明城墙时动用了二十万工匠,仅烧造城墙砖一项,便由全国三十二府一百四十八个州县承担,但是迄今为止,这些烧砖的窑场却很少被发现,像分宜这样被大面积发现则更加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