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院校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唯一途径。目前,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尚无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多数高职院校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流于形式,学生实践教学难以按计划付诸实施,严重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我以为,在现在的社会环境背景下,高职院校与企业
利益机制:驱动校企通力合作
企业与高职院校都是利益主体。企业最根本的目标是盈利。凡是能够有助于企业合法盈利的行为与合作都会受到企业的欢迎,否则,迟早会被企业拒绝。我院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以适应企业需求、争取给企业带来利益作为出发点与企业进行合作。一是根据企业用人需要适时调整实践教学计划。“五・一”、“十・一”、春节长假期间是商品销售旺季,商店迫切需要增加销售及与之相关的人员,我院组织连锁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一方面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紧张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越是繁忙的业务,越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二是适应企业生产流程需要,实行弹性学制。现代化流水线生产是连续不间断的,学生顶岗操作客观存在一个由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如果学生顶岗操作时间过短,学生熟练了就走,只能给企业带来麻烦而不能带来利益;如果顶岗操作时间长,既可以保证产品质量,又可以为企业节约人力成本(企业付给学生报酬远远低于职工报酬)。为满足企业需要,我院将电工电子专业实践教学时间进行综合,每次连续安排时间不少于3个月,受到了企业的欢迎和好评。三是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如帮助企业培训员工和中层干部,对员工进行职业技能轮训与鉴定,接受企业委托的项目研究与开发,和企业一起进行产品开发和营销策划等等。四是提供优秀毕业生。学院毕业生优先让合作企业选择,进入毕业实习阶段的学生根据企业需要和毕业生意愿,直接签订就业协议。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尝到了甜头,获得了利益,必然强化长期合作的动机与动力。而校企长期友好合作的最大收益者还是学校,因为它帮助学校履行了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职责。
激励机制:促进校企全面合作
建立激励机制的目的在于调动校企双方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校企合作的成果。一是成立由高职院校和企业负责人及有关专家参加的专家委员会,由专家委员会制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共谋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教学计划,充分发挥校企两个优势,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二是校企双方相互兼职。企业负责人及有关领导兼任学校副校长或系部副主任,学校领导兼任企业副职或有关车间(部门)副职;三是聘请企业有关专家和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傅为学校特聘教授或实习指导老师并发给相应的聘任证书;四是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向企业有关兼职人员、特聘教授、实习指导老师支付一定的报酬,使得他们劳有所得;五是制订合作企业、兼职人员奖励制度,对于合作好的企业、兼职教授(教师)给予奖励,并通过有关媒体报道宣传;六是符合教师任职条件,且企业与本人愿意的,调入学校从事高职教育事业,以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教师的知识、技能结构;七是将具有教学能力、曾担任学校兼职教师的企业退休的老职工返聘至学校担任校内实习指导老师,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
约束机制:规范校企健康合作
有激励就有约束,有约束才有规范,才有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具有长效机制的校企合作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施舍、帮助和支持,而是双方共同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为此,双方必须受到法律、制度和道德的约束。法律约束是通过双方签订具有法律规范的协议,在协议中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的责任。比如,学校在协议中承诺某某时间要派多少人去企业顶岗实习多长时间,企业已将此内容纳入生产计划,如果至时学校不能履约,导致企业生产损失,必须按协议赔偿。再如协议规定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安全保障由企业负责,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企业必须按照协议赔偿解决。没有符合法律要求的协议约束,就没有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在法律约束的框架下,企业与学校都要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约束的力度。如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特聘教授和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学生实习期间劳动管理制度、学生实习期间违规违纪管理制度等等,通过完善制度规范校企合作行为和学生实习实训行为。不仅如此,还要强化道德约束。校企合作双方都要按照合作共赢原则加强道德教育,使得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符合双方的利益要求、制度要求和道德要求。特别是学校,要把企业作为友好的合作伙伴和自身利益的共同体,竭力维护企业的利益和形象,使其成为学校不可缺少的组织部分。要明确规定派到企业实习实训的学生,自然成为企业的一员,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按照企业的规定和职业道德要求履行自身的职责。任何把自己置身于企业之外,或者把自己当成实习学生而游离于企业,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都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学校学生到了企业,工作马虎、行为随便、不遵守职业道德,结果既损害了学校的形象,也损害了学生形象,导致校企合作意愿丧失。
情感机制:奠基校企长期合作
校企合作过程始终是人际交往、感情沟通的过程。特别是企业在培养人才缺乏法律规定和政策优惠的条件下,推动校企之间合作的动力首先来自于人的情感。某企业的领导人与学校领导是同乡、同学、战友、朋友,可以带来两家的亲密无间和友好合作。情感永远是校企合作的动力源和润滑剂。情感机制是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情感机制,一要加强校企信息的交流和沟通。涉及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事件、重要政策调整和人事变动等信息及时向企业发布,使企业感到学校对他的重视;同时,关注企业的发展变化,并及时给予信息回应,如企业开发了新产品、任命某一负责人,学校及时予以祝贺;企业遇到困难,积极帮助解决。二要重视相关人员的相互交往。交往产生感情,升华彼此关系。如学校经常走访校企合作的相关人员,定期不定期召开校企合作相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讨论解决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节日上门慰问、特别是教师节,让专家委员会成员、特聘教授和兼职教师享受与本校老师一样的待遇。三是经常征求校企合作相关人员意见,诚恳接受并积极改进校企合作工作。四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与校企合作相关人员劳动,关心其疾苦,帮助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切身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一员。一旦企业的相关人员对学校及校企合作工作产生了感情,校企合作就有了稳固的基础和较高的质量,高技能人才培养也就落到了实处。(作者单位: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