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用美丽的笔尖笨拙地跳舞

2008-01-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范小雅 我有话说

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众多的人在为金钱和权力奋力打拼;这也是一个小人物要过平常生活的舞台,他们有内心的需求,有金钱和权力之外的精神的支撑,比如舞蹈,比如诗歌。阿吾就是这样一位心灵的舞者,一位安静的诗人。“谁还在写作/谁还在用美丽的笔尖/在纸上笨拙地跳舞/谁还在驱赶健硕的牛/犁过贫瘠的土地/谁还在推动石

头磨盘/压出乳白的豆浆/谁还在油灯下眯眼穿针/刺绣土气的鸳鸯枕头”(《谁还在写作》节选)。

这是阿吾从商界冲锋陷阵了十多年后、抽身重返缪斯怀抱之后的一首诗作。短短的几行,我们可以看出他骨子里的怀旧情结,诗人气质,以及对古老汉语的迷恋。在细读了他的诗集《足以安慰曾经的沧桑》之后,我发现他的诗歌诚实、朴素、直接、易读,而且他的表达基本上是原生态,不作过多的文学上的修饰,也就是他本人坚持的:不变形。

阿吾从小在长江边长大,整天看着连绵的江水滚滚东去,所以他的抒情在我看来,有水的特质:干净、透明,藏着柔软和包容的智慧。请看《在阳光下看远山的积雪》:“/午后休息在亚历山大/一边晒太阳一边看远山/零散的积雪特别耀眼/心情却平静如湖面/随波飘浮的一根独木/三百年前或许就在某片雪下/春天开花,秋天落叶/何曾预见后来的居所/昨天我还在海湾躲雨/今天就在阳光下暴露无遗/全身心的畅快/准备好明天的不测/远山的积雪/足以安慰曾经的沧桑”。

阿吾提倡并实践的“不变形诗”,我的理解,应该是反对修辞和反对象征。他只需要在进入诗体验状态时对周围的事物和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直接描写。在这首诗里,他用平静的语言叙述着他的生活,那种感觉那么真实,就像我们的身体在亲身经历着一样。但又不仅仅如此,他能够在平常中发现属于他自己的东西,这也是他区别于别人的地方。里尔克曾经说过:诗不是情感,而是经验。而诗歌中往往是这种独特的经验,在带给我们意料之外的惊喜:“远山的积雪/足以安慰曾经的沧桑”。这两句的精彩,令人眼前一亮,豁然开朗,它看似平淡,实则写出了心灵沧桑的一种形而上,也把前面所有铺垫的文字提升到了更高层的意义上,令整首诗得到了期望中的圆满。生活中一些小小的细节或情景,经过阿吾沉静的回味和干净的剔除之后,我们看到和感知到的,是一种陌生化的效果。这种陌生化的效果,令我们每一次对文本的阅读,都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

对于阿吾的不变形诗,因为将意象的使用控制到最低限度,有的朋友会产生小小的质疑,真正完全剔除了文化的、政治的、伦理的、修辞的方方面面的因子,一首诗,会不会把我们所能感受到的心灵的、思维的空间无形中缩小?会不会让我们的审美期待打一些折扣,或在阅读中慢慢失去耐心?阿吾多年的创作实践可以打消人们的顾虑。阿吾在表达的过程中,在尽量做到简洁、干净、清晰的同时,他也不忘注重思维的深度,恰当的跳跃,词语的准确性优美性包容性,和形式上的独具匠心。所以最终带来的阅读,总是令我们踏实,惊喜,和由衷地赞叹。

通过对阿吾诗歌的系统阅读,我发现,他的诗歌中出现最多的词汇是:阳光,树叶,积雪,河流,天空,生命,思想,感动,孤独,幸福,泪水。这些词语所占据的空间,所带来的联想,令我看到一个对大自然充满着无限的依恋和随时对自己内心保持克制而清醒检阅的诗人,他骨头里隐隐的疼痛和深深的热爱。仔细阅读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词语其实是在一些关键词中展开:故乡与异乡,生命与死亡,爱与孤独,安慰与沧桑。

对于生活,阿吾可谓历经周折,从重庆,到北京,达深圳,至新西兰,现在定居美国得州。从故乡到异乡的辗转迁徙,从少年到中年的一路奋斗,其间经历的孤独与爱,沧桑与安慰,甚至于死亡的重重压迫,我们可以在阿吾的这本诗集里一一感受到。

一个男人在商界打拼了那么多年,还能在诗歌里保留那份柔软和清澈的情怀,我想,这缘于他生长的源泉,他内心坚韧不移的爱和勇气,这些该是他立足于广阔的世界所有根性的力量吧。最后,祝愿阿吾的重新回归,能为诗坛注入一股新鲜的活力,能让他自己的生命提升到更丰盈的高度;愿他用美丽的笔尖,执著地跳舞,跳出无与伦比的、高贵的、优美的舞蹈,如诗集的标题所言,愿所有从笔尖跳出的舞蹈,足以安慰曾经的沧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