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异文化交流中的〈老子〉》(2007年12月27日《光明日报・国学》),感慨良多。此文介绍《老子》六十七章在日本三种不同的译文,从中可以看出《老子》命运多舛。此章关键文字与译文各异,去原文原意甚远。近邻之日本尚且如此,何况文化迥异的欧美,背离古意不知几多?国外如此,国内是否就没有类似的问题,看来也不尽然。下
先说原文:今天除楚简《老子》以外,最古本《老子》当属《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和以项羽妾冢墓出土为基础的傅奕本。下面是以傅奕本为主,校以帛书的六十七章前面几句的文字:
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夫唯大,故不肖。若肖,细久矣!请注意:“天下皆谓我大”,是“我大”,而不是“我道大”,其它几个最古本《老子》统统没有“道”字。只有王弼本,加了“道”字。所以,日本的三个译本将上面这一段话译为:
福永光司译:“世人皆批判我的无为之道大而不肖(道)。可我的道正是惟其大而不能见其真面目,假如能见其道,那早就成为矮小之道了。”
加岛祥造译:“听过我说‘道’的人都埋怨说,‘尽管’道‘伟大’而非同一般,但总觉得有股迂腐荒唐气。”
新井满译:“皈依于‘道’的领导拥有三件宝物……”
最后一段译文,干脆连原文一大段文字也省略了。因为他不知道那是说什么。
河上公、严遵本,文字基本同傅本,理解注疏也与原文大致相符,但因汉时思想文化专制主义已经形成,已有忌讳,不敢明言老子是对侯王的说教。惟独严遵本谷神子之注忌讳少,但还是没有挑明是对指侯王的说教。其注是这样的:
“天下皆谓我大”,注曰:“与我名也”。
“似不肖”。注曰:“像无形也”。
“夫唯大”,注曰:“德隆盛也”。
“故似不肖”,注曰:“反类病也”。
“若肖”,注曰:“众所荣也”。
“久矣其细也夫”,注曰:“逆天行也”。
河上公之注类似谷神子之注。
《韩诗外传》有一则孔子的话:“孔子曰:明王有三惧,一曰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二曰得志而恐骄,三曰闻天下之至道而恐不能行。”如果天天“万岁”、时时“伟大”“吾主圣明”不离口时,“闻其过”,“不骄”恐怕也难矣哉。
伟大或强大,在世人并不称颂的时候,的确是伟大的、强大的。一当天下都齐声高呼时(“众所荣也”、“与我名也”),它的推动力是什么?其潜在的危险性是什么?这就值得猛省了(“反类病也”)。如果陶醉于彼,那么早已经由伟大变为渺小,因为早就开始“逆天行也”。
到了王弼时,“我”字后被加了个“道”字。成了“我道大”。为什么加?是否因为避免祸从口出,可想而知。它给注家以梯阶,绕过主题而言他。今天,就没有必要再以“我道大”释之了。因此其原文与译意应该是:
天下皆谓我大,天下都说我伟大,大而不肖(而,尔也,你也)。这大你不像吧。夫唯大,正由于只有你伟大,故不肖。所以不像。若肖,如果像的话,细久矣!那它早就渺小了!
在我国,凡是依王弼本“我道大”的《老子》注译本,无一不违背古意,这里不再例举。还需要强调一点的是,简、帛本《老子》许多分章符号,都证明今天通行本《老子》许多章分章是错的。而六十七章本来就是两个章,这一点在简、帛《老子》出土前就有人指出了,陈鼓应先生说:“六十七章上下文毫不相干。”严灵峰认为可将上面几句移到三十四章。其实上述几句实为一章,它是对侯王说:“千万不能妄自尊大”;而后面则奉劝侯王牢守“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这样一来文通理顺,豁然开朗。按照错误的分章,还有按照错误的分篇(帛书证明今本篇次是颠倒的)去理解《老子》,也会出错。唐玄宗用圣旨“一宁辞措”,固定错讹的文字与颠倒的篇次、错误的分章,并将“君人南面术”改造成为“人生哲学”,从此之后,《老子》早已搞得面目不清,错讹甚多了。帛书、楚简《老子》出土几十年了,尚有未明了之处,自然不能苛求“异文化”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