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王力与《古代汉语》

2008-01-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时永乐 门凤超 我有话说

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县人。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王力先生从事语言学研究长达半个多世纪,出版专著40多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在汉语语法、音韵学、词汇学、辞书学、汉语发展史、语言学史及

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卓有建树。

王力先生的不少著作,都具有开拓创新、填补空白的意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发展与成熟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若论其惠及人数之众,知名度之高,发行量之大,影响之广,则莫过于他所主编的《古代汉语》。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成长起来的从事语言与文学研究的学者,大都从中受益。《古代汉语》全书共四册,第一、二册正式出版于1962年,第三册出版于1963年,第四册出版于1964年,凡126万多字。

《古代汉语》首创了文选、通论和常用词三结合的体例。在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古代汉语有各种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讲成历代文选,有的讲成文言语法,也有的讲成文字、音韵、训诂或者汉语史。经过多年的思考与教学实践,王力先生认识到,古代汉语是一门工具课,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1959年,在王力先生的主持下,北京大学中文系进行了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把文选、常用词和通论三者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现在看到的《古代汉语》,就是在北京大学内部讲义的基础上修改、补充而成的。全书以文选为纲,通论、常用词与其有机结合。文选是感性认识,通论是理性认识,常用词则兼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文选的编排,以时代顺序为纲,同时兼顾体裁。这种崭新的体例、科学的编排,既体现了王力先生一贯的创新精神,又对提高古代汉语的教学质量发挥了重大作用,也对其后问世的同类教材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代汉语》内容丰赡。从总体上说,《古代汉语》包括文选、通论和常用词三大部分。文选部分,就内容来说,涉及经史子集;就时间来说,始于先秦,跨越汉魏南北朝隋唐宋,结束于元,历代的优秀作品均有所选录;就体裁而言,散文、诗、赋、词、曲,皆囊括其中。通论部分,包括辞书的使用、文字、词汇、语法、音韵、修辞、古书的注解、句读、文体、天文、历法、乐律、地理、职官、科举、宫室、车马、饮食、衣饰等等。内容之丰富,可视为有关传统文化的小型百科全书,但所讲又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即提高读者阅读古书的能力。常用词部分,选择了古书当中常用而古今又有明显差异的单音节词1086个,介绍其常用义,尤其注意同义词的辨析,对初学者掌握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真正读懂古书,帮助甚大,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王力先生的辞书学思想,对后来古代汉语字典、词典的编纂,产生了一定影响。

《古代汉语》的注释颇有特色。文选是本书的纲,而文选注释的水平,又是决定全书质量的关键。王力先生认为,为了帮助学生真正读懂课文,注释要详细而不繁琐;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尽可能用现代汉语作注释,使每个词都能和现代汉语对得上号,如果用文言注文言,学生往往似懂非懂,难以达到读懂古书的教学目的;要与文学作品选区别开来,注释要讲语法,以与通论相互照应,相互补

充。《古代汉语》很好地贯彻了王力先生的这些想法,注释详细准确,通俗易懂,重视语言现象的解释。语法方面,对诸如宾语提前、句子成分的省略、主谓倒置以及文言虚词的词性与用法,均有说明。文字方面,对通假字、异体字和古今字,分别用“通”、“同”和“后来写作某”区别开来,避免了将三者混同的弊病。音韵方面,凡是韵文,均注明韵脚及所属的韵部。所有这些,都体现了本书作为语言教材的特色。

《古代汉语》问世以后,受到广泛欢迎,许多高校把它选作教材,自学者亦将其作为学习古代汉语的主要参考书。出版后不久,香港、台湾便出现了翻印本,日本学者还将通论部分译成了日文。1987年,该书荣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特等奖。到2006年,已重印40多次,印数接近190万部。

《古代汉语》第1版,由中华书局于1962年至1964年出版;1980年,在王力先生的主持下,进行了全面修订,1981年出版了第2版;1997年,在郭锡良先生主持下,再次对全书进行了校改,1999年出版了第3版。

《古代汉语》

出版时间:1995年

出版社:中华书局

图片由国家图书馆提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