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科技花开遍农家”

2008-01-23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在俺磁窑镇,不少农民兄弟初步尝到“生态农业”的甜头。通过建沼气池,改造猪圈、厕所、厨房,告别了烟熏火燎,村里脏、乱、差的现象也得到改变。俺算了一笔账,一个新型高效沼气池,相当于一个家庭清洁能源制造中心,一个小型养殖场,一个有机肥生产车间,它既是做饭和照明燃料,又能生产优质高效有机肥料,还可以处理和净化

庭院污染物。从这件小事上,俺觉得,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促进农业科技进步”这话,说到俺农民的心坎里。

上个世纪80年代,俺意外地得到了与沼气相关的30多本资料,如获至宝。接着通过查资料,学技术,搞实验,潜心研究起沼气技术。很多技术难题一时啃不下来,俺就找人打听,到外地参观学习。1993年,俺在自家小院里建起两个沼气池,用粪便发酵,什么鸡粪、花生皮、烂生姜、人家扔掉的烂芹菜叶,俺见什么往池子里扔什么,产生的气体开始供做饭、取暖。

俺开始琢磨,要是能让乡亲们都用上这个技术,既省钱又环保,一年能给国家节约多少煤,省多少电啊!可在上世纪90年代,人们不认沼气。为动员乡亲们发展沼气,俺在家里成立了沼气服务部,十里八村的农户只要打个招呼,无论多忙,都去义务指导。乡亲们慢慢地认识到沼气的好处,天天有人上门请教,忙得俺不可开交。这些年下来,俺在四邻八村指导建起了200多个沼气池。

这么好的事情,要大力推广,需广大农户积极参与,俺深知一己之力很难做成大事。2005年底,镇上老科协召开会议,俺也应邀参加,把自己整理的《麦秸沼气纸浆效益好》的材料交给了镇上,2006年,俺又到县畜牧局、县科技局等单位介绍自己建沼气的经验,总想着能为自己的研究成果找到“用武之地”。2006年4月,俺从报纸上得知,国家就起草《能源法》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草案制定及相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俺对有关材料逐句逐字认真研读,与当地干部、群众交流,俺就此提出了“化废为能”等9条修改建议,应邀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能源法》征求公众意见座谈会暨调查问卷活动表彰会”,并获得“个人优秀建言奖”。

对此,俺感慨万千,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被请到北京参加国家法律制定,代表农民提出了修改意见,说明咱国家重视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从北京回来后,俺想,自己既然有这门手艺,就一定带头发展沼气,接着又研究起“粪便、尿液收集器技术”、“利用沼气无公害处理皮革、沼气生物制纸浆法”等技术,设想在家乡贤村水库的坝上建立养殖场,建设大型沼气池,用沼气带动水泵抽水上坝,解决水库两旁400多亩良田守着水库浇不上水的难题。

让科技之花开遍农家,需广大农民兄弟参与,积极学科技、用科技。一有机会,俺总是忘不了宣传一下用沼气的好处。俺想,通过和农业主导产业相结合,进行沼气的综合利用,构筑生态农业,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促进农村现代化进程。(本报记者邢兆远通讯员李明、孔祥文整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