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师生同考”下没有尊重何谈理想

2008-01-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周龙 我有话说
近日,沈阳市近5万名教师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期末考试,但他们这回不是作为监考,而是要与学生同场同卷参加考试。就在前不久,沈阳市教育局决定教学质量监测的对象不再只是学生,而要扩大到教师层面,并将考
试成绩作为对教师评价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曾经有人将激烈的考场比喻为战场,在战场上,不想成为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自然,没有上过考场的老师也不可能是好老师。“师生同考”让老师不再只是考场外的指导者,还成为亲历者;而且,考试成绩与“各层次奖励”挂了钩,更增添了几分激烈与残酷的真实感。

面对社会对师资水平的质疑,通过业务考试等方式设立淘汰机制,督促教师努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这种做法未尝不可。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在只有通过考试才能获得一切的时候,就容易导致初衷良好的创新行为,变成“一切为了考试”的荒谬之举。

师生同考,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为了鼓励老师亲身感受学生考试压力,从而在将来改进教育的方式、方法;但另一方面,我们恐怕还不得不怀疑,此举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让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考试,以满足“能知道哪些是学生的失分点”的现实期待。“针”所对,分数而已。

我们可以将一个能从容应对考试,并能辅导学生考出好成绩的老师界定为“好老师”,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武断地将这个标准应用到所有老师那里。评价一个教师素质高低的标准有很多,专业素养、敬业精神、师容师德等都是一个优秀教师不可或缺的条件,而这些是不能单纯通过一张试卷体现出来的。

用统一的分数标准将学生划分出优劣是应试教育的思维,面对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相信许多教师也都会存在矛盾心理:一方面要坚守“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完善人格”的理念;另一方面还不得不面对应试教育的现实需要。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心智的培养、道德的养成、社会观念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教育的影响,没有教师职业素质的提高和独立创造精神的发挥,就不会有学生完善人格的形成。道理谁都知道,为什么一到现实中却常常做不到或反其道而行之呢?

尊重教师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首要的就是让教师真正在正确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主导教育工作,根据自己的教育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工作方式、方法。而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率与老师们的待遇、荣誉等直接挂钩,或者仅仅用考试、评比等刚性的标准考核教师的工作,无论理由多么光鲜,恐怕都难以摆脱用应试的压力冲淡“桃李满天下”职业理想的现实。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