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气壮山河、没有硝烟的战斗。这是一曲万众一心、团结奋战的壮歌。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人类文明与冰雪灾害的一场顽强较量。
人类的科技文明在与自然相处中发展,在与自然灾害的搏斗中前行。尽管我们还远远没有掌握大自然的奥秘,尽管人类在与自然相处领域仍在探索之中,但是在此次战冰雪的鏖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战冰斗雪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各级各地各部门的决策日益注重科学;而建设和谐社会营造的良好氛围,更使我们的科技应用,在寒冬中给人带来无尽的暖意。
抗灾:科技就是力量
尽管此次雨雪冰冻天气袭击了大半个中国的17个省市区,使我国南方很多地区遭遇大到暴雪、遭遇罕见的冻雨。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航空技术的发展,使人民空军运输机穿云破雾,勇往直前。截至2月4日0时,五天中为广西、贵州、湖南等灾区运送粮食、药品、棉衣棉被等救灾物资近600吨。
尽管灾区从房顶、墙壁到路上、从大树到小草无不包裹上一层厚厚的冰凌,尽管18个县市这种冰凌半径超过20毫米,10个县市竟达30毫米到60毫米――足有人的胳膊粗!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跨越了千百里暴雪冰凌,使灾区的灾情及时上报,使中央的决策、各部门的部署及时下达、贯彻落实。
更为可贵的是,正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中国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在罕见的冰雪面前,努力用科学态度、科学知识武装自己,冷静面对。
一些媒体和网站,都刊出了科学应对风暴冰雪的文章。对雪灾成因、暴雪还要持续多久、雪灾应对、气象服务等一一进行探讨。从什么是冻雨,到蓝、黄、橙、红四种暴雪预警信号;从如何应对暴风雪、道路结冰怎么办,到发生拥挤该怎么办,一一解答。有的还请专家指导读者:作为滞留旅客,如何增强心理抗逆力。
环顾身边,我们不难感到无处不在的科技之光。
风雪来临之前,各地依托于气象卫星的天气预报日益走向准确。1月27日下午,上海气象局一位官员打开他手机上的卫星云图,一条厚厚的云层自西南的云南一直延伸到东部的江浙沪,他断定说:“今天晚上,明天一天,上海一定大雪。”早在1月18日,上海气象局就曾预报26日―28日将有明显的雨雪天气。1月28日,上海果然大雪。这使某媒体记者印象深刻。
冰雪肆虐之时,疏通拥堵的科技成果各显神通。在抗雪除冰中,南京军区某防化团使用的特种扫雪车安装了一台涡喷发动机,利用高温燃气吹除路面上的积雪积冰,引人关注。关键时刻,人民子弟兵创造性地将装甲车开上冰冻的高速公路作业,为加速除冰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打通京珠高速的决战时刻,科学的绕道分流方案,使数千辆受堵车辆得以南下广东。
1月25日到29日,上海遭遇连续四天降雪,100余块智能路牌在雨雪中指路,路牌上红、绿、黄三种颜色及时显示“道路拥堵”、“道路畅通”、“道路略有拥堵”三种情况,使人一目了然。一位驾车人说,“在高架上看一眼智能路牌就知道前方路况,可以及时择路,也减少了道路拥堵。”
冰雪肆虐之时,科技手段默默地促进电网安全运行。此次暴雪灾害中,江苏省有关方面为解决“大停电”这一世界难题而开发的“江苏电网安全稳定实时预警及协调防御系统”发挥了作用。这一系统可以最大限度缩小拉电范围,优先保障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用户。此次江苏省电力公司运用这一系统在线监控电网运行状态,进行实时定量分析和安全评估,快速预警,同步在线计算应对复杂故障的控制策略,及时控制高耗能企业用电,确保了全省110千伏及以上主电网运行安全可靠,电气化铁路江苏段运行正常,并及时处理了各种用电故障,有力地保障了全省生产生活正常进行。
关爱:寒冬充满暖意
暴雪无情人有情。寒冬里,在建设和谐社会营造的氛围中,伴随科技成果、科学常识而来的,还有无限暖意、不尽春光。
从4架军用飞机接到命令装载救灾物资赶赴灾区到起飞仅用了40分钟,到广州军区出动19台野战炊事车为广州火车站大量滞留旅客烧姜汤;从北方相关厂家突击生产新型柴油发电机支援南方灾区,到二炮野战炊事车挺进冰雪覆盖的湖南郴州为抢修电力工人送上热腾腾的饭菜……军地科技成果,纷纷发挥用武之地,将无尽的暖意送进灾区人民的心田。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抗击雪魔。路断了,党和人民的亲情没有断;电断了,人间真爱的沟通没有断。千里之外,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的暖流一直在澎湃奔涌。
这暖意来自后方。
2月1日上午10点多,在河南省联通公司西平营业部可视会议室,46岁的西平县妇女卢香,对着“宝视通”大屏幕中的儿子深情问道:“海龙,你在深圳还好吧?家里的活计都让青年志愿者帮助做了,你放心吧!”“宝视通”连接的另一端,是深圳罗湖区南山路联通营业厅。
“爸,俺看见你了,俺心里可激动!今年交通不方便,俺就在当地过年了!”33岁的深圳某保安队长代表务工青年给家乡西平县父老乡亲拜早年。
大雪封路,2月1日,共青团河南省委联合联通河南分公司,在西平县举办了这场热烈祥和的河南外出务工青年家庭2008远程新春团拜活动。通过“宝视通”这现代化的通信手段,相距千里的30多个家庭父母幼儿与50多名外出务工青年“面对面”团聚,说起了悄悄话。
这暖意同样来自一些企业。
为保障受灾地区通信畅通,满足春节返乡旅客的正常通话需求,2月2日,中国联通下发通知,提出了确保受灾受困用户欠费不停机等四项措施。
这些措施是:一、通过临时提高信用度和赠送话费的方式,确保受困用户不被停机。二、各受灾省分公司尽快组织流动服务小组,深入到受灾受困地区,向用户提供免费的无线公话服务。三、各省分公司尽快以客服10010名义,向受灾地区、受困用户免费提供天气预报,并主动与当地有关部门联系,发布交通状况、救灾信息。对于政府抢险救灾人员,可以短期不停机以确保其通信畅通。四、各省分公司应全力为受灾受困客户提供春运场所的充电服务。
展望:积极科学应对
科学应社会实践需求而生,科技在实践应用中发展。面对气候变化提出的新问题,有关各方落实科学发展观,已经在谋划下一步的灾后重建、科学发展。
作为科技主管部门,科技部2月2日召开科技减灾会商会,邀请中国气象局、民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交通部、中科院和中国保监会七部门专家会商科技减灾大计。
对于灾后重建,七部门建议:加强灾后天气形势趋势预测以及预报服务;加强小麦、果树、茶叶等越冬作物应急技术措施的示范推广;解决短平快蔬菜种植技术,加强灾后农产品及农用物资运输保障;加强灾后道路维护;开展诱发地质灾害的融雪过程评估等。
对于中长期科技需求,七部门建议:提高降雪监测水平和预报准确率,尤其是中低纬度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测技术;解决早期预警设备、跨省路网调度技术及交通信息共享通报机制;开发公路除雪铲冰技术及装备;加强冰雪快速监测评估技术、救灾模拟技术和提高重建住宅抗灾能力的技术研究;开发灾害早期预警与实时监测、地质灾害快速治理技术、技术标准规范等;加强综合风险评估技术;加强相关灾害风险评估技术以及灾害风险标准研究,尤其是加强气候变化背景下灾害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作为中国工程技术界的专家,中国工程院群策群力,2月3日提出了五项应急建议:1、进一步强化和赋予各级电网调度临阵判断、便宜处理的决策权力。以防止在发生小概率事件时引发更大面积电网停电事故。2、建议各受灾电网紧急作好电网恢复预案,要十分注意恢复程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3、在抢修和恢复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在线路和杆塔恢复过程中可因地制宜,制定恢复期间适当的恢复标准。4、尽快从全国调集车载大功率电源(列车电站)和小型发电机组支援灾区。统筹考虑增加燃煤电厂煤炭储备。5、紧急启动通电融冰方案的现场试验与推广工作。迄今冰害事故抢修中基本上还是靠人工方法处理,效率低且危险性大。迅速启动行之有效的快速融冰方案迫在眉睫。加拿大在1998年发生类似冻雨灾害时,研究并采用了通电融冰方案和化冰装置。装置轻便易携,最高可用于735KV-232KM的线路。该技术科学可行,值得试验。
一位地方气象官员建议,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可以借鉴外国做法:立法应对气候变化,确保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气候立法,既包括制定《气候税》等相关法律,对温室气体排放等直接酿成气候灾害的根源环节进行约束,也包括制定《气候变化法案》,对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公共职能进行规范。
作为这次抗击冰雪重点的电力部门,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总监、新闻发言人谭荣尧2月5日分析说:这次为什么损失这么大,因为这次罕见的雨雪冰冻气候造成的覆冰大约在30毫米到60毫米,大大超过了设计标准,使得铁塔的垂直荷载和纵向张力大大超过了设计能力,倒得比较多。
“但这不是说中国的电网薄弱。”谭荣尧强调。他说,我们是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在制定设防标准。国际上都是按照30年一遇的标准来设防的,任何国家碰到这样严重、持续时间这么长的雨雪冰冻气候也会发生类似问题。如果我们按照覆冰30毫米进行设防,塔材耗料要比现在增加3.4倍,造价要增加2.6倍。如果没有必要,这不仅对资源是一种浪费,还将让老百姓承受更高的电价。
谭荣尧表示:“经过这次灾害,我们要进行一次认真的总结,看看是否有必要提高雨雪冰冻气候比较多的地区的设防标准。”
人类科技文明,在抗击自然灾害中前行。经过这次冰雪灾害的洗礼,我们的有关科学技术将获得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