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桃旧符祈祥云

2008-02-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云盛 我有话说

春节期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的《天地同辉――中国美术馆藏年画精品陈列》展览,吸引了大批观众。说来,成人们对传统年画并不陌生,但看到当代美术家们创作的新年画时,还是充满了新鲜感;而孩子们却正相反,他们似

乎更醉心于传统年画中的人物和故事,这倒也合乎情理,少见而多怪嘛。

春节贴年画是我国古老的习俗。早在汉代就有门上画勇士的记载,此为年画的萌芽时期。约在五代、北宋之时,随着雕版印刷术的普及与发展,年画成为独立的画种,宋代始有彩版印刷的年画。而明、清两代则是木版年画的鼎盛时期,年画作坊遍及全国,著名的年画产地有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河南朱仙镇、山东潍坊、陕西凤翔、山西临汾、四川绵竹、江苏桃花坞、福建漳州等。年画表达了人们庆丰收、过新年的喜悦和祈盼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祈福禳灾,纳祥驱邪的美好心愿。因此,年画成为反映社会生活,美化民众环境,点缀节日,烘托气氛的一种节令性很强的民间美术形式,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遗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展览陈列的62件套传统木版年画是从中国美术馆4000余件年画藏品中精选出来的,几乎囊括了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山西临汾、湖南滩头、福建漳州、陕西(凤翔、汉中)、山东(潍县、高密、平度)、四川(绵竹、梁平)等全国著名产地。这些年画制作精美,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在题材上也是包罗万象,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文学典故、戏剧人物、仕女儿童、节庆风俗,花鸟鱼虫、生产劳作以及日常生活等。

很多年画图案都有着很长的传承历史,传递着悠久的民间文化内涵。如清代流传下来的天津杨柳青年画《十不闲》,表现了由一人同时演奏多种乐器的杂技,清人李声振《百戏竹枝词・十不闲序》记载:“凤阳妇人歌也。设一桁,若枷然,上铙鼓钲锣各一。歌毕,互击之以为节,名打十不闲。”年画上几个白白胖胖的小孩,吹、拉、弹、唱样样皆来,非常活泼,惹人怜爱。画面上居中的为十不闲演员,两旁的是伴奏。刻工精丽,绘制细腻,色彩绚美,人物头脸用工笔细画,相貌俊俏,犹存宋元绘画风格。

苏州桃花坞年画《一团和气》,图案初创于明人“酒狂仙客”,画一道士盘坐于一团,谓僧、道、儒原为一气而成,同是一宗。又据《锄经书舍零墨》载:明朝奸相和坤曾为吴白华侍郎之弟子,后和坤登相位,吴白华反拜于和坤门下。和坤败,被用刑,有士人以画赠吴白华,吴展卷视之,乃“一团和气”图,吴知是讽刺自己有一团和坤之气,羞愤而死。一件件美不胜收的年画背后蕴藏着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传统民间文化。

为了让观众进一步了解年画的制作程序,

展览主办方还从200余块年画木版藏品中,别出心裁地精选了19件套传统年画雕版加以展示,主要来自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高密等地,其中天津杨柳青的一块年画版是清代遗物。通过它们,观众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翱翔在古老的年画作坊里,“看”着一张张年画是如何从雕版上印制出来的。

说起当代美术大家李可染、金梅生、李慕百、力群、江丰、古元、张仃、任率英等,一般观众对他们的作品都不陌生;但展览上展示的他们的59件新年画作品,很多则是第一次见到。“新年画运动”兴盛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催生了中国大批优秀的新年画作品,当时,许多专业画家均投入到那一普及美术运动之中,使得长久被忽视的民间绘画资源重新得到艺术家们的重视,并且他们也确实从率真、质朴的民间艺术中得到滋养。这些新年画作品,既是他们个人创作的别裁,也具有浓烈的时代特色,记录下了新中国美术史上的一段佳话。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