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读书与长寿

2008-02-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朱月亮 我有话说

最近看了一系列有关读书人常长寿的材料,引起了我对读书与长寿关系问题的兴趣。

这些研究结论有:从欧洲文艺复兴至今,世界上最杰出的50名科学家、发明家和文学家,都是比较长寿的;16世纪以后欧美的400位杰出人物中,其中科学家的平均寿命达到79岁,为最长寿一族;中华医学会对老年人存活率的测定表明,脑力劳动者

、体力劳动者和无职业者的累计存活率分别为85%、39.6%、28%;在属于长寿的18类职业中,绝大多数都是脑力劳动者。围绕这些结论,为了佐以实证,我以文学家为例,专门查阅了由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史》一书,生卒年月确切的文学家共290位,其中包括先秦4位、秦汉11位、魏晋南北朝44位、隋唐五代43位、宋代47位、元代16位、明代46位、清代79位,平均年龄58.4岁,而有资料表明,我国从先秦到清代整个时期的人均寿命不到35岁。

当然,这还不足以证明读书就能使人长寿,但读书有益身心,却是不争的事实。书要读进去,必须心先静。只有心静,才能抛却杂念,潜心钻研,“沉潜往复,从容含玩”,最终“方寻得道理透彻”。静心读书时,忘却烦恼,心静如水,物我两忘,人体各个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人体远离疾病的侵袭。心不静,则必急躁和浮躁,“必难悟入”。“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五脏六腑则摇”,心理失衡导致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下降,疾病就上身了。书要读进去,还须脑要动。俗话说,人老脑先衰。而经常读书思考,脑子就不易老化。书要读进去,更可转移不良情绪。读到妙处,会意一笑,烦恼顿消,忧虑立除,心情大好。纵然是疾病缠身,徜徉书海,转移注意力,也会减轻病痛。相传曹操有头风病的顽症,当他读了陈琳写的《为袁绍檄豫州文》,“悚然汗出”,一举解除了病痛。陆游活了85岁,他的体会之一就是“病需书卷作良医”。现在有些国家在医院开设了图书馆,称之为“书籍疗法”,其道理就在于读书能转移不良情绪,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既然有益身心,那我们就认真读书吧。但情形却不大乐观,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为何不读书?多数人会说“没时间”。三国时魏国大司马董遇学习的时间来自“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学习的时间来自“三上”:“马上”、“枕上”、“厕上”。古人惜时如金的故事不可枚举。现在我们的休闲时间更多了,恐怕“没时间读书”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书犹药也”。有些人为了长寿,恨不得搜尽天下的奇方、吃遍天下的补药,惟独忘却了读书这剂“良药”。莎士比亚说得好:“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现在读书,犹未为晚;与书交友,多多益善。不论你是老是少,不论从事什么职业,现在就拿起书来读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