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风汉韵古彭城,青山碧水新徐州。几年来,徐州的变化可圈可点:产业变“轻”了,徐州更富了;环境变“清”了,徐州更美了;在“轻”与“清”的相生互促中,“温情徐州・亲和之都”正成为这座城市的新名片。
产业变“轻”使城市转型
在2008年1月中旬刚刚闭幕的徐州市“两会”上
2007年10月30日,总投资1亿美元的中美矽晶制品项目在徐州经济开发区签约。在此之前,中能光伏项目一期1500万吨生产线正式投产,二期3000吨生产线开始建设,凭借中能光伏一期,徐州跃升为全国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而在“中能”隔壁,由无锡尚德进行技术投资的另一家光伏企业――江苏艾德也在2007上半年顺利投产。目前,一条代表现代能源产业发展方向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正在徐州茁壮成长,它标志着徐州由一个老能源基地向新能源基地的深刻转型。
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一手抓新兴产业发展。以“徐工”为龙头,徐州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医疗电子、数控技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至2007年末,机械、食品、化工及新兴产业为主导的优势产业产值已占据徐州工业的半壁江山。2007年徐工集团营业收入突破300亿元,实现利税超过20亿元,出口创汇超过5亿美元,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首个营业收入超300亿元的企业。
徐州市市长曹新平说,落实十七大精神,推动科学发展,我们要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现代化、经济国际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实现新型工业化目标的新路。
环境“清”新让百姓宜居
“好啊,好啊!现在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我们的家园越来越美了!”1月23日上午,指着不远处景色迷人的九里湖,家住徐州九里区拾西村的杨老伯对记者说,前两年这里还到处是杂乱的垃圾,平时都从这里绕着走,现在自己每天都要来这散散步。
九里湖生态湿地公园是在采煤塌陷区上建起来的,是徐州首个以“生态湿地公园”命名的开放式公园,也是徐州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缩影。
作为重要的煤炭、电力生产基地,徐州给许多人留下了烟雾满天、尘土飞扬的记忆。从天上的“黑锅盖”,到地上的“黑河流”,城市的主色调便是和煤炭一致的“黑色”,2002年城市空气优良天数仅为56天。
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转变,几年来,徐州的环保整治越来越严厉。2007年1到8月,全市受理859个报建项目中,被环保一票否决的就有47项。2007年市区绿化总量超过1300万平方米,相当于前五年增量的总和,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以上,污水处理能力比2002年增长了3倍。2007年初,在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城市环境质量报告中,徐州的空气质量为优良,被列为“优良天数比例提高较快”的城市之一。3年来,全市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明显减少了12%,因呼吸道疾病死亡的人数下降了24%。如今,徐州市民每年有300多天可以呼吸到清新空气。
城市有“情”促和谐发展
徐州人自古重情守义,但群体性格豪放粗犷有余而温情亲和不足,“激情犯罪”曾一度在这座城市多有发生。2003年5月,市委书记徐鸣《做有情有义的徐州人》一文,引发了一场关于“徐州精神”的大讨论。“有情有义、诚实诚信、开明开放、创业创新”成为新时期的徐州精神。随后在全市开展的“跳出徐州看徐州、发展环境看徐州、人文精神看徐州”主题教育活动,更让徐州市民强化了这样的认识:发展是第一要务,而把温情融入刚烈的民风,讲求理性,则更有利于发展。
徐州因亲和而变。围绕解决困难群众看病难,2005年,江苏省第一家“爱心医院”和“慈善超市”相继在徐州试水。据统计,两年来,“爱心医院”先后为困难群众减免各种费用328万元。围绕解决困难群众的上学难,2007市县区财政、学校及社会各界共募集资金3000多万元,资助近10万名贫困生。从“温情徐州・扶贫济困手拉手”、“温情徐州・慈善博爱”到“温情徐州・爱心助学”……徐州人的温情与亲和力在培育、展现并惠及千家万户。如今“亲和与温情”成为徐州最动人的城市表情。据统计:徐州命案几十年全省居首的状况已经成为历史,2005年同比下降13.1%,2006年同比下降7.9%。
徐州市委书记徐鸣对记者表示:“亲和”与“温情”是诚信,是友爱,也是宽容,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动力。目前,我们正按照十七大精神,加快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我们坚信,徐州一定能够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不断增创新优势,在苏北跨越发展中走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