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咬文嚼字》杂志邀请全国文字监督员,对电视栏目《百家讲坛》及其出版物进行挑错。继今年第一期公布《于丹〈论语〉心得》中的8处错误后,在刚刚出版的第二期上,又刊出了《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一书的8处文史知识和语言文字差错。王立群日前对《咬文嚼字》所指出的8处错误一一作了解答。
第一处错误是书中说汉武帝晚年烧香拜佛。事实上,佛教当时还未传入中国。
关于佛教传入我国的具体时间,《辞海》记录了两种说法:一说为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一说为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而汉武帝是公元前140年登基,公元前87年驾崩的。也就是说,汉武帝身后至少有85年,佛教才传入中国。
第二处错误是书中将发生在北宋的“靖康之役”与明朝的“靖难之役”混淆。“靖难”是“平定变乱”的意思。1399年,明朝燕王朱棣以遵祖训、诛奸臣为借口,公然夺自己侄儿的皇位,这次内战史称“靖难之役”。而“靖康”是北宋钦宗的年号。
第三处错误是书中说张骞出使西域非常艰苦,因为当时是公元前2世纪,连指南针也没有。而公元前3世纪的著作《韩非子》中,就已经有了对指南针的记载:“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第四处错误是书中拿貂蝉和西汉衡山王刘赐的王后徐来对比,证明中国历史上常用女人挑拨父子关系。专家指出,徐来实有其人,而貂蝉却是小说《三国演义》杜撰出来的一个虚构人物,历史上并无其人。
第五处差错是书中引用《红楼梦》人物焦大的话“大观园里,除了石狮子,有几个人是干净的?”其实,焦大并没说过这话。在《红楼梦》一书里,“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这句话,是柳湘莲对贾宝玉说的。
除了这些文史知识方面的错误之外,还有三处语言文字理解、使用不当。
一是将“逆龙鳞”解释为“拔掉龙鳞”,很不准确。逆鳞,原来的意思是“倒生的鳞片”,后来衍生出“逆龙鳞”一词,指忤逆、触犯皇帝(君主)的尊严和旨意。
二是将“不齿”误用为“不耻”。“不耻”要带宾语,意思是不觉得这是让人羞愧的事,常见于“不耻下问”“不耻相师”。而“不齿”用于表示鄙视,如“不齿于人类”。
三是将山西的“洪洞县”误写成“洪桐县”。“洪洞县”的“洞”字的读音在一般词典里查不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有明确的标注,念(同)而不念,宋朝的《广韵》中就已有记载。
王立群:6条系他人误增或编校错误
王立群说,将“靖康之役”与“靖难之役”混淆等4条错误不是出自他的笔下,可能是出版社修改原稿时误增之错。还有些错误是编校之误。
关于被指弄错指南针发明时间,王立群称“关于指南针,比较复杂。司南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发明的一种最早的指示南北方向的指南器,但还不是指南针。司南是利用天然磁石制造的,在矿石来源、磨制工艺和指向精度上都受到较多限制。到了北宋时代,由于军事和航海等需要以及材料与工艺技术的发展,先后利用人造的磁铁片和磁铁针以及人工磁化方法制成了比司南先进的指南鱼和指南针。”
至于历史人物貂蝉,王力群称,貂蝉之名确实不见于正史,从《后汉书・吕布传》的记载里,可以看到貂蝉的影子――董卓的一位侍妾,而董卓与吕布的怨隙,也是因女人而引起,《三国演义》“董太师大闹凤仪亭”的故事,就是因此生发出来。但也有学者认为貂蝉实有其人,梁章钜在《归田琐记》中说:“貂蝉事,隐据《吕布传》,虽其名不见正史,而其事未必全虚。”而在《小栖霞说稗》中,他则肯定“是蝉固实有其人”。所以,文中之言,亦有根据。
希望再对《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纠错
对于为何出现这些错误,王立群说问题出在出版社和作者身上。首先,有的错误在原稿中并没有,为出版社修改时误增所致。另外出版方改定的稿子,他用了三天时间校改其原来指出来的错误,但其他新添的错误顾不上看了,是他的失误。
对于为了增加可读性而改动原稿产生错误的问题,王立群表示,为了增加可读性,出版方可以适当改动原稿,但是不能改动太多。所以对于新出版的《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一书他就要求出版社尽量少改,如有改动他一定要亲自过目。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读者和媒体热衷于查证百家讲坛图书中的错误这个现象时,王立群表示,指出错误,纠正错误,是一件好事。这是对“百家讲坛”主讲人的一种关心。人非圣贤,孰能无误?有错不怕,改了就好。希望《咬文嚼字》再对近日出版的《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进行这类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