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上接“香九龄,能温席”)原句为:孝于亲所当执。现改为:孝父母,知恩义。(下接“融四岁,能让梨”)
【解释】孝顺父母,知道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上接“弟于长,宜先知”)增加:老吾老,及人老,幼吾幼,及人幼。(下接“首孝弟,次见闻”)
【解释】在
二
(上接“融四岁,能让梨”)原句为:弟于长,宜先知。现改为:弟于长,宜敬之。(下接“首孝弟,次见闻”)
【说明】“宜先知”不符合人的发育成长一般规律,故不宜提倡。
(上接“自修齐,至平治”)原句为: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现改为:文义通,四书熟。如孝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五经,当讲求。(下接“有连山,有归藏”)
【说明】孝经不应“通”于古代儿童读物的“四书”之前,但可“读”于较为深奥的“六经”之前;这样,也与“首孝弟”相符。乐经早已亡佚,实不“可读可求”,不如“号五经”,以合后世“四书五经”之说。
(上接“考世系,知终始”)原句为: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现改为:自盘古,开天地。羲燧农,皆称氏。有黄帝,有颛顼。有帝喾,尧舜续。尊三皇,号五帝。居上古,称盛世。(下接“夏传子,家天下”)
【说明】“三皇”通常指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二帝”少用,后世多称“五帝”。“三王”亦少用,且原文实为四王,不妥;还与后文重复。(山东赵青海)
三
(上接“考世系知终始”)增加:正与草,隶与篆。字四体,圣贤传。锦对联,是国粹。外国无,我独璀。中医药,岐黄术。简博深,拯黎庶。尚武术,济柔刚。强体制,振龙邦。雅京剧,徽汉腔。演古今,音绕?。我汉字,归六书。曰假借,曰转注。曰象形,形声读。曰指事,会意组。曰水浒,曰红楼。曰三国,曰西游。四名著,世少有。我祖先,智慧高。有发明,有创造。活字版,印书报。蔡伦纸,可写稿。指南针,火药造。混象仪,测黄道。地动仪,地震报。圆周率,准度高。李时珍,编本草。都江堰,赵州桥。利世民,大功劳。我中华,忧人口。民族多,五十六。百千年,一脉流。(下接“自羲农至黄帝”)
【说明】“简博深”:《黄帝内经素问》简称“素问”。王冰所做的《素问序》说《素问》的理论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意深。
“拯黎庶”,拯,拯救。黎,黎民。庶,庶民,指老百姓。
“徽汉腔”:清中叶以来,以西皮、二黄为主要腔调的徽腔、汉腔相继进入北京,徽汉合流演变为北京的皮黄戏,即京剧,亦称京戏。(江苏蒋伯贤)
四
(上接“金之后,受明封”)原句为:至世祖,乃大同,十二世,清祚终。现改为:清太祖,兴辽原,康熙帝,收台湾,至雍乾,蔚大观,称盛世,亚洲先。增加:近代史,耻辱多,外敌强,清廷弱,众列强,订苛约,割领土,烧杀夺,赔白银,索巨额,毁文化,恶如魔;日军阀,野心勃,占台湾,灭中国,血与泪,染山河,炎黄孙,愤当歌。孙中山,有眼光,讲奋斗,搞武装,唤民众,联友邦,志未竟,殒朔方;先行者,后世昌,学历史,论兴亡,大一统,民族强,睡狮醒,巨龙翔。(下接“益以清,成二五”)(北京常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