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冰冻极端天气事件造成的灾害警示我们,在庞大的GDP背后,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应对突发灾害危机管理能力方面比较脆弱。总结此次严重灾害的经验和教训,就不能不谈到民生科技(如灾害监测与预报、极端天气事件对人类健康影响、交通运输应急处理系统、电网安全技术等)的投入和建设问题。
长期以来,民众总是觉
简单地说,民生问题指的是国民的生计与生活问题,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包括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食品安全卫生、人口健康、防灾减灾等领域。近年来,随着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以食品安全、健康保健、地区和贫富差距过大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矛盾不断凸显,改善和解决这些民生问题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科技进步和创新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是服务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科技成果的重要途径。因此,发展以关注民生为目标的“民生科技”势在必行。
围绕民生科技问题,有关部门已经开始了实践和探索,突出的表现就是社会发展科技工作的加强。据悉,“十一五”期间,国家对科技经费的投入方向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将重点加强社会发展科技领域工作,把农业领域与工业领域的科技经费由原来的3:7调整为5:5,社会发展科技领域的投入将成倍增长。
为了加快我国民生科技的发展,我们应进一步完善科技计划的结构。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科技计划的结构,强化科技项目的应用目标特别是惠及百姓的目标,重点安排与民生直接相关的农业、环境保护、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社会事业等领域项目。同时,要以应用为导向,将支持项目的定位由过去的“研究”、“开发”更多地转向“示范”、“推广”。其次,要加大民生科技投入。
此外,要切实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在发展民生科技中,政府是主导,企业(尤其是民营科技企业)是主体,需要突出和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政府有责任和义务引导企业强化新技术、新产品的平民化应用,对于以服务惠民的中小型科技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给予如信贷和税收等政策的优惠。要建立一套鼓励民生科技发展的激励机制,在申请项目时给予更多支持,要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以不同形式参与到民生科技发展中,把民间科技创新活动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管理范畴。让更多的科研要素转移到“民生科技”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