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福霖教授等撰写的《生态生产力导论》(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以下简称《导论》)一书,研究了事关人类前途的问题:工业文明给自然界和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灾难和环境危机,人类应当怎么办?
回答是:扬弃工业文明,建设生态文明。
《导论》作者认为,自有人类以来,自然―人―社会就是一个有机联系
如何扬弃工业文明、建设生态文明?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存在着一对基本矛盾运动,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正是这对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的前进和文明的进步,其中,生产力的发展是决定因素。《导论》作者据此提出,发展生态生产力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作者对生态生产力的定义是:“人类推动自然―人―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和谐协调,共生共荣,共同发展的能力”。这与传统的“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的生产力定义(工业文明对生产力的定义)不同,但又未把两者割裂开,认为生态生产力是对工业文明生产力的扬弃与发展,它使生态效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和最优化,是21世纪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作者强调,哪个国家或民族引领了生态生产力的发展,它就会在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
在生产力的发展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历史上每一次生产力的突破和发展,都是由科学技术的突破和发展引起的。《导论》作者指出,生产力中水平维、力量维、价值维的统一和实现,不仅靠外力的推动,更要靠内力的主导,这种主导力量主要来自于生态化技术体系的发生和发展,它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根本要求。《导论》对生态化技术体系的内涵与外延、结构与功能、特征与类别都作了深入的探讨。当然,从工业文明生产力发展成为生态生产力,从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还需要许多必要条件,《导论》提出确立生态文明消费观及其模式、培育诚信意识和绿色市场、创建绿色学校培养生态生产力人才等,都是重要措施。
《导论》构建了生态生产力发展的理论框架,这一框架虽较为初始,有待继续深化与完善,但却是站在21世纪的新视野,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其研究不但具有原创性,而且具有连续性、科学性。(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