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1日电首部“中国制造”蓝皮书日前在北京大学公布。由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包括政府、企业和业内专家在内的关于“中国制造”的专题研讨会同时举办。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雎国余教授认为,在“中国制造”由大到强的转变过程中,民族领袖品牌的升级是发展的关键。
“是西门子、BMW等国际品牌让‘德国制造’从一种带有歧视性色彩的字眼变成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而如果没有索尼、松下等企业给全球消费者带来的品牌体验,‘日本制造’也不可能真正成为高科技、高品质的象征。”作为这份蓝皮书的发起者和主持人,雎国余指出,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一批民族领袖品牌真正在全球崛起,这个国家的经济形象才会有本质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尽快让“中国制造”在全世界范围内彻底摆脱廉价、低端的品牌形象,需要民族领袖品勇敢地起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针对“中国制造”去年的整体利润率下降、贸易摩擦增多、资源耗费严重等共性问题,雎国余教授认为:“四十年以前的‘德国制造’、三十年前的‘日本制造’、二十年前的‘韩国制造’都曾经在全球范围内遭遇过类似的情况。克服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经济体由大变强的过程,也是一个国家整体经济升级并诞生一系列世界级品牌的过程。
雎国余认为,过去一年发生的“中国制造”信任风波,可以说是“中国制造”向更高水平迈进所必经的“阵痛”,这集中表现在中国缺少世界级品牌,缺少高附加值产品,缺少核心技术,制造生产率低下。而作为“中国制造”这条“巨龙”的龙头,民族领袖品牌的迅速发展与升级,是带动整体“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关键一环。
作为该“蓝皮书”的样本案例,汇源现象引起了与会人士的极大关注。据雎国余介绍,2007年,占据我国果汁市场半壁江山的民族果汁行业领袖品牌汇源果汁,以自己的品质与实力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在遭遇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一个月四次检查的“特殊待遇”时,汇源的品质让美国专家折服。一家跨国零售巨头一次就采购了价值一亿多元的汇源果汁进入美国市场,刷新了中国果汁行业出口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