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剪影●聚焦三位农民工代表
一如人们的预料,上海、广东、重庆三地选出的朱雪芹、胡小燕和康厚明3位农民工人大代表,一出现在北京,立刻成为媒体聚焦的“热点人物”。因为她们是历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中第一次选出的农民工代
表。3月2日,他们带着农民工兄弟姐妹们的意见、建议、愿望和要求,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走进共和国神圣的议事殿堂。
――编者
康厚明:
给农民工提供一些廉租房
本报记者 李陈续
作为全国3个农民工人大代表之一,重庆城建控股集团第一市政工程公司农工班班长康厚明,成了重庆代表团最忙的人。
“我到现在忙得连议案都没有时间写!”见到朴实、憨厚的康厚明,是在他的住处,房间里还有其他记者正在采访。这位45岁的永川汉子,16岁就出来打工,又是全国劳动模范,但还是显露出对被媒体追逐的明显不适应。
康厚明上学到初中,16岁就到永川的建筑队干活,后来东奔西跑,在西藏、广州都打过工,还下井挖过煤。“我和打工的工友们都是一样的,我最了解农民工。我能够出席全国人大会议,是因为我代表的是农民工,我当然要为农民工兄弟说说话。”这几天,康厚明不知道已经跟记者重复了多少次自己的想法。
“说什么?第一个就是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康厚明说起将要提出的建议来,特别认真。他说,工伤保险对农民工非常重要,打工经常会受伤,动不动就得花个几百上千的;第二个是医疗保险,最好将留在农村的、进城的都包括,我们永川农村已经有了,每人出10元,对看大病有一定帮助;再一个就是希望给农民工提供一些廉价出租房,现在夫妻一起出来打工的比较多,都住大工棚,租私人房的确太贵了。
与记者聊了不一会儿,房间里电话和手机“此起彼伏”,让康厚明显得有些手忙脚乱。“您这样忙,没有时间写议案怎么办?”记者问。“没问题,明天,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要找我们3位农民工代表专门征求意见,我一定会把这三件事反映出来。”说这话时,康厚明的眼睛里流露出的是专注和庄重。照片为本报记者胡晓军摄
朱雪芹:
最关注实现“老有所养”
本报记者 齐芳
来自上海的农民工代表朱雪芹是这次两会名副其实的明星――一下飞机就被各路媒体“围追堵截”。上海代表团负责新闻宣传的魏斌给记者掰着手指头数着今天来采访朱雪芹的媒体:“电视台的有七八家,摄影记者有两三个,报社记者也接待好几拨了!”
终于见到朱雪芹!她中等身材,穿一身细格西服套装,笔直的裤线显示着主人的干练。卷曲的秀发熨贴地衬托着白皙的脸庞,使她立时有一种江南女子独有的温柔。她不善言辞,却爱笑。接受记者采访时,总是用微笑作为每个问题的第一个答案。
“全国人大代表”意味着肩上承担了更重的责任。“我是一个庞大群体的代表,我觉得我们最关注的还是如何能实现‘老有所养’这个目标。”朱雪芹说:“上海实行了综合保险,解决了我们农民工的大问题。”从2002年开始,上海针对外来从业人员推出了综合保险,解决了农民工最关心的工伤、医疗保险和养老三大难题。朱雪芹希望这些经验能在全国推广,为更多的农民工解决问题。朱雪芹略带羞涩地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行使参政议政的权利,我还要向大家多学习,把好经验带回上海。”
如今,这个从江苏睢宁走出的打工妹已经变成了一只熠熠闪光的金凤凰!在朱雪芹的履历上,你可以看到一长串职务:上海华日服装有限公司团支部书记、工会副主席、车间主任。朱雪芹说:“我现在是公司的日语翻译,不过我想到销售第一线去实践,增加自己的经验。”
朱雪芹说曾来过北京两次,不过每次都是来去匆匆。当知道会期还有一天休假时,朱雪芹对这一天充满了期待:“希望和代表们一起仔细看看北京,看看我们的首都!”照片为本报记者程伟光摄
胡小燕:
给留守儿童更多关爱
本报记者 胡晓军 肖一
身着红衣的胡小燕代表刚刚抵达广东代表团驻地,便成了记者们围堵的采访对象。面对诸多的镜头、话筒,这位34岁的川籍女子所展露的微笑中,含有一份朴素的平静淡定。作为农民工,自今年1月21日第一个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她已经逐渐习惯了媒体穷追不舍的提问。
在生活中,胡小燕是一对留守儿童的母亲――她的双胞胎女儿,还都留在四川老家读小学六年级,所以她一直很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现在很多农村的夫妇双双出外打工,农民工下一代的教育就很难办。我觉得,政府应该对此给予更多关注和关爱。”因此,她准备在这次会议上提交《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呼吁由当地政府对留守儿童进行普查登记,开通亲情热线,方便外出务工的父母随时与子女沟通。
“另外,我是以农民工身份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肯定要为农民工说话,争取更多的权益。”胡小燕说,她还准备了一份《优化农民工就业环境的建议》,希望全社会让农民工融入当地社会,包括从收入、治安、社会参与、职业技能培训、文化娱乐、劳动保证等六方面入手来优化农民工的就业环境。照片为本报记者程伟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