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仙仙白鹤仙,元宵喜庆到你门前,恭贺新春身体好,和谐幸福乐绵绵……”2月21日元宵节上午,阳光明媚的珠海市主城区景山路上一时万人空巷,连绵十里长街两侧人山人海,9辆造型各异的喜庆彩车、20个规模盛大的演艺方阵以及身穿节日盛装的1800多名群众演员组成的民间艺术大巡游长龙,在数十万市民热切关注的目光下,一路
珠海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陶憬陶异常兴奋地对记者说,珠海从去年以来连续举办的两届元宵节民间传统艺术大巡游,就是南粤地区民间传统文化走向繁荣兴旺的盛大亮相。
作为珠海本土文化的代表,起源于宋代、兴盛于清代嘉庆年间的金湾区三灶鹤舞已经有七百多年的悠久历史。鹤歌鹤舞在三灶岛乡亲们眼中是圣洁和长寿的象征,在欢快的民间打击乐伴奏下,装扮成仙鹤的模样,到每家每户去拜年,成为海岛上几百年不变的过年文化。“一度中断了几十年的鹤歌鹤舞终于在2007年被列入广东省文化遗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满头大汗的陈福炎老人告诉记者,得到恢复和保护的三灶鹤舞如今又加入了中华传统武术和现代器乐等时尚因素,道具配备上也使表演更加活灵活现,在当地跟随他练习鹤舞的青少年就有好几百人。
斗门民俗表演“水上婚嫁”同样引起了轰动。据介绍,“水上婚嫁”风俗形成于清初,成熟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世代居住在斗门沙田地区的“?家人”傍水而居,数百年来婚嫁礼仪自成风俗。亲切的民俗,古老的歌谣,折射出珠江入海口一个特殊人群世代沿袭的生存状态和千古不变的美好情感。如今,“斗门水上婚嫁”已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
乾务镇乾西村年轻的母亲杨艳连和8岁的女儿梁佩仙母女俩一大早就出现在大巡游现场。“孩子已连续两年出演《哪吒闹海》和《螃蟹过江》的主要演员。”杨艳连告诉记者。据悉,飘色原是明朝天启年间江西彭泽县令梁国栋的一项家传绝技,县令后人在300年前将这门家传绝活带到了南粤水乡乾务镇,逐渐演变成了人见人爱的民俗文化经典。它融杂技艺术和粤剧舞台形象于一体,以传统民间故事为题材,成为南粤乡村在大年喜庆或特大喜事时的传统保留节目。飘色演出时,以锣鼓开路,那些高高飘立在樱枪、扇面等图案上的“色心”,则是我国民间故事和历史典故中的人物形象,通常由八岁左右的孩子扮演。
“真没有想到,珠海弹丸之地竟然有那么多得到了很好保护和继承弘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民俗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民俗研究中心主任叶春生教授曾经实地考察过珠海市这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经典,他表示,这些具有水乡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堪称南粤民俗文化的瑰宝,是一个移民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之根,相信今天的珠海人一定会从中找到精神的归属和文化的自豪。
三灶鹤舞本报记者杨连成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