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倡导区域旅游合作的是北京大学陈传康教授。陈教授提出这个概念后,力主成立全国区域旅游协会。上个世纪80年代丝绸之路、长江三峡等区域旅游线路,可以看作区域旅游合作的雏形。
上世纪90年代初,香港旅游协会首次提出了粤港澳区域旅游合作的概念,在其倡导下,粤港澳和珠三角开始共同组合产品,联合在海
2003年7月,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上海、杭州等15个城市签署了《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合作宣言》,提出了要把长江三角洲旅游区变成中国第一个跨省市无障碍旅游区,标志着我国区域旅游合作步入新阶段。
2004年4月,北京、天津、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和内蒙古等十个省市区在北方旅游交易会上签订了《区域旅游合作宣言》;同年6月,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在香港、澳门、广州举行,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省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共同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当时国内最大规模的区域经济合作正式启动。同年8月,在辽宁的东亚旅游博览会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五个环渤海省市旅游部门一起签署了联合宣言,明确提出了要共同打造环渤海无障碍旅游区的目标。东北的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四市也打造无障碍旅游区,紧接着京津冀三省市旅游局又在北京召开了环北京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就编制京津冀规划达成了初步协议。同年12月,京津冀三省市旅游局长在河北廊坊正式成立了三省市的区域合作办事机构京津冀旅游局办事处,并决定将环北京1.5个小时的车程的河北的100家三星级饭店列入北京奥运的接待体系,为积极备战奥运旅游做好无障碍准备。2005年8月,廊坊召开了“京津冀、港澳台3+3旅游合作大会”。2008年2月,由北京市旅游局倡议召开的北京与环渤海地区、周边地区及中国主要热点旅游城市的“9+10”区域旅游合作会议在京召开。北京将与上海、重庆、西安、杭州、南京、昆明、成都、哈尔滨、桂林9个国内热点旅游城市,组成跨区域的旅游协作体,目的是发挥各地优势,形成以旅游资源的精华为核心竞争力的、极具国内外吸引力的中国旅游精品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