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传统文化鼓与呼

2008-03-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胡晓军 我有话说

曾静萍 

    梨园戏旦角,国家一级演员,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团长。曾两获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项梅花奖;代表作品《董生与李氏》、《节妇吟》入选国家文化部门“精品剧目”。本报记者 胡晓军摄
       

有人曾用“风情万种、媚眼如丝、细腻迷人”来形容曾静萍在舞台上的演出扮相;而当与她面对面时,记者却感到这是位风格爽朗、洗练不拘的豪气女子。

“传承人的确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有一定帮助,但整个传统文化的传承仍然面临很大困境。”曾静萍代表快言快语。

梨园戏,是产生于宋元时期的南戏的一种,至今仍保留着一整套古老的曲牌、剧本和唱腔,其角色分类课本《生本》、《旦本》可谓最古老的戏剧教科书,其精致、讲究的服饰也驻留着历史的痕迹。

在梨园戏舞台挥洒了31年汗水的曾静萍,对于梨园戏的生存现状显得有些焦虑:“梨园戏人才流失了很多,生源短缺造成人才危机,出现了较严重的断层。”她说,“其实不仅仅是梨园戏,一些优秀的民间文化遗产同样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

自2003年当选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曾静萍针对如何保护传统文化的呼吁,就一直没有间断过。从《救救戏剧国宝》到《保护民间老艺人》等,她提出过一系列的建议。

曾静萍认为,政府对各种传统文化艺术,尤其是濒危的传统剧种,应采取更有效的扶持措施,以保护和培养人才。“特别是文化部门的领导,应该尽量去熟悉传统文化,熟悉了才会有热情,有热情才会有动力。”她建议,国家在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时,面要广一些,以形成“个体带头、群体出力”的良好局面。她还希望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有了法律保障,我们的工作就能开展得更充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得更好”。

“尽管保护和传承梨园戏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没有难度,但我有自信,我一定能坚持住!”曾静萍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