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跟奥运有关的话题都成为热点。如何办好这次盛会,把中国的“美好”展现给世界,成为两会代表和委员关注的热点。
得到代表委员们广泛认同的是,奥运会前后不过一个月时间,再辉煌的赛事也会成为过去,我们努力要做到的是,当人们回忆起北京奥运会时,想到的不仅仅是一届顺利举办的奥运会,更是一届
和谐:传统文化与人文奥运共通
“对于人文奥运,我们应该有新的诠释。”面对记者,著名作家梁晓声委员直抒心声。
梁晓声委员认为,每个国家在举办奥运的时候,都会尽力展示自己的传统文化,可我们应该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奥运会经历这么多年,每一个举办国,都会把自己的文化作为人文特色。人文奥运的理念是北京提出来的,所以,我们应该更谦和、更客观地诠释人文奥运。”在梁晓声看来,中国举办奥运会是对人文奥运理念的一次继承和发扬。
梁晓声委员举例说,奥运期间,我们有多少传统文化艺术品进入各国运动员、外国新闻记者或来宾的视野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些元素,来表达我们中国人与世界为友、和平共荣的愿望,“具体地说,就是宣传‘和为贵’的传统文化精髓”。
梁晓声委员强调,“和谐”是从儒家文化里一脉相承传下来的,邻里之间、生意场上,“和为贵”和诚信一样,成为大家共同谋取利益的原则。而在当今社会,这种理念正是与奥运文化共通的地方。
实现和谐的前提是理解,而理解的前提是认识。“认识对方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别国的客人、别国的运动员,我们也要本着这个原则去认识。我们要了解他们为什么那样说话,为什么那样看待北京,为什么那样看待中国。”梁晓声委员强调,如果把对方的言行举止简单地理解为对中国友好或者不友好,是不可取的。“我们要争取更多的友好,就要去认识他们、了解他们。”
和平竞争:传统文化与人文奥运的契合
“奥运会是竞争的场合,但这种竞争有所不同。”著名画家汪国新委员说,“在比赛中,人们遵守规则,互相尊重。胜利者把对手击败,成为英雄,但他同时把失败者扶起来,两人携手欢呼。参与奥运就没有失败,奥运的参与者都是英雄。”
在汪国新委员看来,中国传统文化中英雄的含义是广泛的,英雄不仅是胜利者的化身,更多的是那种对追求仁义、忠诚等美德的人物的赞扬。汪国新委员说:“我总能想起一个典型的历史人物――关云长。关公那种仁义礼智信的人生准则,正是这种精神的反映。我认为,这种宽广的对英雄的理解,反映了传统文化与人文奥运理念的契合。”
中国印的设计者张武对记者解释说:“同样,在舞动的中国印背后,也将这种联系表现得淋漓尽致。奥运文化强调更高、更快、更强,和平竞争的含义可以说是奥运文化的精髓。”他说,从中国印的造型上看,线条里有龙的影子,而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英雄概念的体现;同时,舞蹈是中国印造型的主题,而舞蹈是一种快乐。张武说:“在某种程度上,这也说明奥运的竞争不全是残酷,也有快乐的成分。奥运竞争,强调友爱,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关公也好,中国印也好,奥运火炬中的云纹造型也好,这一系列简单的符号,都是在呼唤和平竞争。这种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汪国新委员说。
展示:传统文化与奥运文化的共荣
“践行人文奥运理念,需要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后盾。而中国传统文化,也会因人文奥运理念而焕发新生。”在政协委员分组讨论的间隙,著名作家王安忆委员对记者说。
东方文化对于西方一直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有很多元素令西方人着迷,如中国的折扇、灯笼、旗袍、青花瓷器等等,但在冯骥才委员看来,最有影响力的东西,是能表现一个民族集体共性的东西:“这些符号性的东西不算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将会是我们的精神面貌、生活习惯、文化习俗和人际关系等等。”
但他又说,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随着时代的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比如在传统文化中,温良恭俭让一直是我们民族推崇的东西,但由于特定时代的原因,温良恭俭让一度成为无能的同义词,这是很不应该的。”冯骥才委员表示,奥运会的到来,正是我们修补这些传统的最好时机。
冯骥才委员强调:“我们要挖掘、展示我们的文化形态,无论是物质性的还是非物质性的。但这种展示不要太商业化、旅游化,能够还原我们衣食住行上独特的文化习惯就足够了。否则,马路上的人都穿长袍,到处挂着旗子,就成旅游区了。这样会显得很表浅,很枯燥。”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正好赶上“七夕”和“中秋”两个中国传统节日,冯骥才委员表示,“我将会和有关单位组织一系列活动,如吟诗、赏月等,让外国人与中国人共同体会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节日,这是弘扬传统文化、点睛人文奥运的良机。”
冯骥才委员说,随着人文奥运理念的弘扬,给外国客人留下中国人泱泱大度的气质和印象,是人文奥运理念的美好展现。“现在中国人越来越注意自己的文明举止,这可能是奥运会给我们的机会,当然,也是人文奥运理念和传统文化共生共荣的机会。”
图为福州迎奥运活动上的健身操表演。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