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穆舜英:永恒的考古女杰

2008-03-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瑟 我有话说

穆舜英悄然走了。这次她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走得那么突然,没有一点痕迹。她既没有到办公桌前做她已做了多年的书稿写作,也没有到那发黄的文物面前仔细研究。她去了她最牵挂的地方――天国中的楼兰古城。

上世纪60年代,这位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的学生,不留北京不回上海,坚决要求分配到了新疆。她先后在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考古研究所、民族研究所考古组、新疆博物馆考古队、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将自己48年的青春岁月和美好年华献给了新疆清贫而又艰苦的文物考古事业,成为新疆文物考古界有权威和名望的专家学者之一。毫不夸张地说,她是新疆最早开创文物考古事业的人,是新疆文物考古事业发展的奠基人之一。

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初,她作为惟一一名女性,率领男考古队员们先后两次艰难地走进了荒无人烟的罗布泊地区,发现了震惊世界的“楼兰美女”,成为中国第一个闯入罗布泊的女考古学家。

考古事业是一项包含着艰难险阻的事业,涉及到的地方要么是深山老林,要么是沙漠戈壁,非常艰苦。女性在考古界本来就少,在新疆进行考古更是难上加难,异常艰苦。但她却把新疆考古事业当成自己毕生的事业,当成自己一生的理想追求,当成人生最大的快乐,付出一生的心血。

有一年,她来到新疆最偏远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进行社会历史调查。为了爬一座又高又陡的山,她只好抓着牦牛的尾巴,艰难地上了山。对这样的生活,她乐此不疲,常年深入在沙漠戈壁,一生都在和古墓、干尸、木简、残砖断瓦、古城废墟打着交道。

《神秘的古城――楼兰》、《新疆彩陶》、《新疆考古三十年》、《新疆古代民族文物》等学术著作,让她走到了全国人民的面前。人们也通过她的笔,认识了新疆神秘的历史和独特的文物古迹。对楼兰古城的熟悉程度,让她成为国内对楼兰古城研究最有发言权的权威人士。那本《神秘的古城――楼兰》多次再版,成为人们热捧的图书。而她也因此获得了全国古籍整理图书一等奖和新疆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她多次应邀赴巴基斯坦、法国、意大利等国参加各种学术活动,还为新疆大学研究生开设了考古专题课。

青春年华被新疆严酷的自然环境磨失后,退休后的她承担起《新疆通志・文物志》的主编工作。这本共计145万字的巨著,让她付出了后半生的全部心血。去年6月,当这本巨著正式出版时,她才告诉人们,多年来为了这本书,她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5个小时以上。

一次次攀上生命的高峰,一次次不放弃追求的脚步,将自己的生命价值发挥到最大,实现自己当年来新疆的人生理想,这就是穆舜英老师留给人们最多的回忆。就连她的离去也是那样的安静。2月21日那天,她仍然坐在自家的办公桌前,做着自己一直在做的事:读书、整理资料。

2月27日,人们在送别这位令人尊敬的学者时,看到的是她身穿考古制服,站在自己最喜欢的楼兰古城前的那张照片(见左图)。照片上的她,顶着灿烂的阳光,微笑着。因为脚下的这片土地是她一生中最爱的地方,是她付出了自己全部心血的地方,这里就是她魂牵梦绕的楼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