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作为一名大学校长,您认为目前我国大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与世界一流大学还存在哪些差距?
刘经南:差距是多方面的。从生源上看,我们
记者:那么,面对这种现状,面对这些带着应试观念考入大学的学生,我们如何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呢?
刘经南:释放。给他们提供一个自由、愉快的环境,释放应试教育给他们带来的所有压力和不利因素,让他们重新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更是创新的动力。
记者:什么样的环境才是自由、愉快的环境?
刘经南:在大学一二年级给学生以通识教育,并且让他们可以自由转专业,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方向;开放图书馆,24小时开放实验室;开发第二课堂,组织各种学术活动和学术团队并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一个很宽的视野下、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培育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记者: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面临怎样的挑战?
刘经南:我们的教育理念要更新。大学要更加关注对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发现前人的、老师的、书本上的缺陷与不足,敢于创造新知识。大学给予学生的不能只是专业知识,更要给他们一种能力、一种精神,让他们不仅能够应对当前的问题,更能驾驭未来知识与科技的任何变化。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曾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目标: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我认为,这是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的很好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