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创造成功保护模式

2008-03-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陈续 我有话说

“黄山是一个优美的风景区,是一个管理很好的世界遗产景区,是一个有大量游客到一个复杂景区的优秀管理示范”,“有许多做法都是实际工作中的创举,应推广到全世界其它遗产地以便学习和借鉴”。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曾经这样高度评价黄山风景区的保护工作。

在黄山,需要精心保护的不仅有自然遗产,还有文化遗产;不仅要保护好“静态”的名石奇松,更要保护好游人往来的“动态环境”。黄山人用心、用自己的努力创造了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成功模式。

自然文化成一体

登临黄山,置身于瑰丽迷人的自然风光之中,一举目、一转身,你都会发现与大自然水乳交融的文化印记。黄山景区不仅拥有古文化遗址、古建筑、古蹬道、古墓葬、摩崖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还拥有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实物、艺术品、古籍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可移动文物,它们是黄山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人文要素的综合反映,有着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和价值。

黄山景区管理部门始终坚持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并重原则,专门设立了博物馆,负责全山文物保护管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景区实际,制定了《文物保护暂行规定》、《文物古迹资源抢救恢复的计划与方案》、《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明确细化管理操作规范。通过开展文物资源普查,摸清家底,慈光阁、黄山古观景亭、黄山摩崖石刻群、观瀑楼与听涛居等四处文物古迹已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相继修复了慈光阁山门、毗庐殿、普门墓、千僧灶、松谷庵、钓桥庵、观瀑楼、半山寺、灵锡泉等一批代表性的古建筑。

历代歌颂黄山的诗词歌赋有2万多首(篇),以黄山为题材的书法、绘画、摄影作品难以计数……对这些构成黄山文化的重要组成要素,黄山人相继发掘、整理、编辑出版了《历代名人咏黄山》、《黄山摩崖石刻》、《历代名家画黄山》、《黄山文化遗产之亭台楼阁桥梁卷》等专著,丰富了黄山的文化内涵。

保护开发相促进

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必须与适度开发、利用相结合,才能实现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黄山风景区多年坚持在确保宝贵资源永续利用的同时,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在发展中实现更好的保护。

1979年7月15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黄山就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发表了著名的“黄山讲话”。按照小平同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指示,黄山走上了保护、开发并举道路。通过不断完善景区游览设施,开辟新景点,修缮游览步道,建设和完善了旅游公路及索道,改造了宾馆接待设施,扩大了景区旅游容量,改善了景区游览环境。目前,风景区游览步道的总长度约有70余公里,日容纳游客的数量超过3万人。“十五”期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04万人,其中入境游客48万人,分别增长33.6%、71.4%。集团公司实现经营总收入28.5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57.5%。

在资源利用的同时,黄山人加大资金投入,多方筹集经费用于遗产保护。除了省、市专项补助外,设立了遗产保护专项基金,从2003年至2006年5月,每张门票收入提取10元保护专项经费;2006年6月至今,每张门票提取20元保护专项经费,全部用于景区的保护事业。

两个效益同提升

作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黄山在加强世界遗产保护的同时,重视社会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注重发挥景区的社会效益,重视景区与周边地区的互助共建。

黄山建设了三个游客中心和一个博物馆,常年对外开放,仅依托博物馆资源建成的慈光阁游客中心,年接待观众就有约50万人次。编印和制作了大量的文化宣传方面的书籍、邮票、影像制品等宣传品,创作了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遗产宣传活动;与有关学校共建了“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保护教育基地”,定期为小学生进行有关世界遗产、地质遗迹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此外,风景区对70岁以上的老人实行免票,暑假期间老师、学生半票,8月份军人半票,每年的12月1日至次年的2月底,门票、索道票、食宿等实行优惠措施。

“山上的事就是山下的事、山下的事就是山上的事”,风景区为了更好保护黄山,与所在地区联合开发景区景点,联合创办旅游服务企业。每年定期召开座谈会,共同研究黄山保护与管理工作,每年坚持到周边乡镇、村组走访慰问,听取对景区的意见和建议,并与贫困户结对帮扶,为当地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近年来,每年都安排一定的资金,支持周边地区规划编制、护林防火和基础设施建设,共同营造了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共谋发展的氛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