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已经结束了,但陈温福的脸上仍然抑制不住兴奋。
作为沈阳农业大学教授、水稻研究所所长,他曾先后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今年2月份,又刚刚捧
过去上台,他是为自己领奖;而这次进京,他是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行使职责。他为自己能够在最高殿堂里履行自己的使命而高兴。
人大代表
今年1月份,记者采访陈温福时,他还不是人大代表,只是全国人大代表候选人。好心人劝他:“你也到代表中间活动活动,或许对选举有用。”他指着满桌子的资料和文件,双手一摊,“你瞧,我哪有时间”。
记者看了一眼他手中的材料,题目是《东北粳稻市场现状及潜在的“口粮”危机》。于是,话题围绕着这份材料展开。
“今年东北稻区又迎来了一个特大丰收年。据初步统计,三省粳稻谷总产量达到了540多亿斤。然而……”话题一转,他的表情立即变得沉重起来,“粮价创下了近年来的历史最低点,造成大量稻谷积压在稻农手中。”
为了避免新一轮“谷贱伤农”,他多方呼吁:立即启动并适度提高国家粳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同时,发挥国有粮库和粮食企业的主导作用,及时补
库,增加仓储、烘干晾晒能力,避免农民自储导致坏粮现象发生。
南袁北陈
在全国水稻生产中,东北稻区的种植面积虽小,但是产量潜力大,米质优,商品率高,在稳定东北粮仓地位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陈温福说,增加东北水稻总产量一是扩大种植面积,二是提高单产水平。
1996年,由他主持的“水稻超高产育种”取得重大进展:创制出新株型种质资源“沈农89366”和“沈农9660”,中国超级稻至此浮出水面,并一步跨进了世界先进的行列。1999年,第二代优质超级稻“沈农606”培育成功,当年亩产即突破800公斤,实现了高产与优质的统一。随后几年,在北方寒地稻作区进行大面积试验示范,单产记录一次次被刷新,连续四年百亩连片单产稳定超过800公斤。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第二阶段目标提前三年完成!
如今,陈温福和他的北方超级粳稻育种研究团队培育的12个超级稻新品种,仅在东北稻区就推广种植了1300多万亩,占东北水稻种植面积的26%以上。大面积平均亩产超过600公斤,高产田可达650至700公斤,比2005年东北水稻平均单产高出75公斤以上,增产幅度高达20%。此一项,预计每年可增产稻谷13亿公斤以上……“南有袁隆平,北有陈温福”的美谈不胫而走。
奋不顾“肾”
陈温福长年奔波在乡野田间,风餐露宿,有病也未及时看,有一天终于挺不住了,住进医院一查,肾结核!医生说,如果不是抢救及时,动脉喷射性出血两分钟就可以造成死亡。如此严重的病情,至少也得有七八年,医生都很诧异,他是怎么挺住的?
他妻子说,他就是有这么一股子拧劲。
陈温福中学学的是俄语,大学学的是日语,可是,考上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水稻专家杨守仁后,他发现水稻外文文献绝大部分是英语,而他并不气馁,从26个字母学起,通过了博士资格考试,获得赴英国Reading大学合作研究15个月的机会。在英期间,他刻苦钻研,博采众长,成绩优异。学成之后,他毅然选择了回国。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的根在中国。我的志愿就是让中国所有的农民都能吃上饭,吃上好吃的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