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

2008-03-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孙承斌 李斌 李亚杰 我有话说

历史,又一次向这里聚焦――

2008年3月15日上午9时许,人民大会堂,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五次全体会议。出席大会的2967名全国人大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胡锦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如潮的掌声,在会场内长时间响起……

从3月13日至3月17日,

选举新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会组成人员、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国家主席、副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决定国务院总理和新一届国务院组成人员,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严格的法定程序,顺利产生了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这是党的十七大之后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又一件大事,也是全国各族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又一次重要实践。

新阵容汇聚新力量,新征程赋予新使命。肩负着党和人民的信任与重托,凝聚起中华民族的意志和力量,从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身上,人们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往开来、兴旺发达的光辉前景……

选贤任能,事关全局。党中央高度重视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换届人事安排工作,早在研究党的十七大人事安排时就作了通盘考虑

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是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的重要议程。组成坚强有力、受到人民衷心拥护的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班子,是亿万人民的心愿。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是宪法赋予的。向国家机构推荐优秀人才,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机构领导人员,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实施领导的重要方式之一;向全国政协推荐领导人员,也是执政党的重要责任。

党中央对做好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换届人事安排工作十分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强调,切实做好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的酝酿、提名工作,选好国家机构领导人员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团结各方面力量,顺利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中央在研究十七大人事安排时,就对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换届人事安排工作作了通盘考虑,对国家主席、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委员,全国政协主席等人选一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意见。

党的十七大闭幕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将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换届人事安排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提出了酝酿提名有关人选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中央认为,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机构应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党中央领导下,充分履行各自的职能,为全面完成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战略任务而奋斗。

中央提出,为推进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的新老交替,进一步增强活力,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中需充实一些相对年轻的同志。为使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机构更加精干,提高效能,领导班子职数要比十届适当减少。新提名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的人选,应主要考虑本人素质和条件,同时也要考虑工作需要和结构要求。人选中应有各方面的领导骨干,也应有特定方面的代表性人物,还应有女同志和少数民族同志。

与此同时,中央对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等有关人选的推荐提名,也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政策要求,强调要进一步优化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等有关人选的推荐提名,要突出广泛代表性,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女同志的比例要高于十届,少数民族同志的比例不低于十届。

人口1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至少各安排1名全国政协常委。

为了充分发扬民主,进一步扩大代表的选择权,全国人大常委选举的差额比例由十届时的5%提高到7%。

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按照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的要求,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着眼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着眼于改革、发展、稳定……在这些重要思想指导下,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换届人事安排工作有条不紊展开。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汇报,进行研究,作出部署。

发扬民主,严格程序。对新提名为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的中共预备人选进行民主推荐,成为这次人事安排工作中引人注目的亮点

推荐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选,真正做到好中选优,发扬民主是重要途径。

党的十七大人事准备工作中,在对新提名为十七届中央政治局组成人员预备人选进行民主推荐的同时,对新提名为国务院领导人员的预备人选一并作了考虑。

新一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领导机构中新提名的中共人选如何产生?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反复进行研究,决定参照党的十七大的做法,对新提名为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的中共预备人选进行民主推荐。

2007年12月2日,党中央召开新提名为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的中共预备人选民主推荐会。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会议。

民主推荐会议现场,气氛庄重而严肃。近300名正省部长级和正大军区职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本着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掌握标准条件,严肃认真进行推荐,郑重地投下庄严的一票。

通过民主推荐,为新一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领导机构中新提名的中共人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基础。进行民主推荐,发扬了党内民主,拓宽了选人视野,体现了公平公正,使新提名人选具有较好的民意基础,同时,对进一步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人产生机制,推进党和国家高层领导新老交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将起到重要作用,对于进一步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促进党内民主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对非中共人选,中共中央分别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的意见。

2008年2月21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举行会议,讨论了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

2月22日,中央政治局举行全体会议,讨论了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决定提请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审议。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在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产生过程中,中共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的意见,无论是中共人选还是非中共人选,都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反复沟通,充分酝酿。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就这次人事安排工作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