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友邻”鞍钢

2008-03-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毕玉才 通讯员刘敬元 我有话说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历来都是冶炼行业的标志性画面。可是,3月20日下午,记者走进鞍钢,再也见不到炉火熊熊、钢花四溅的场面,周围空气清新,一尘不染。

附近居民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和鞍钢这样的大企业为邻很“憋气”:工厂里排出来的污水把一个原本清澈见底的杨柳河变成了“红河”,空气中飘过来的气味呛鼻

子。

由于粉尘太大,负责矿渣开发公司周边道路清扫任务的班组职工每天一下班,眼圈都是黑的,被人们戏称为“熊猫班”。

如今,这个曾经讨人嫌的“邻居”通过持之以恒地实施节能减排,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变得越来越可亲可敬了。

记者从鞍山市环保部门获悉,2007年,该市市民有294天生活在优良的空气中。

以“减”促“加”

去年7月19日,国内第一台30万千瓦的CCPP机组在鞍钢正式竣工投产。这标志着鞍钢的高炉煤气实现了零排放,低热值高炉煤气全部得到了回收利用。仅此一项,鞍钢就可减少一氧化碳排放10亿标准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90万吨。

据鞍钢安全环保部黄晓煜部长介绍,鞍钢在大规模技术改造过程中,始终坚持技术进步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同步进行,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通过做“减法”实现了“加法效益”。

从1995年开始,鞍钢陆续淘汰了落后平炉炼钢产能530万吨,炼钢工序实现全转炉炼钢;淘汰了模铸工艺,实现全连铸;淘汰热烧结工艺,全面实现冷烧结;淘汰小焦炉,建成6座6米大焦炉;拆除7座1000立方米左右老高炉,淘汰落后炼铁产能467万吨;淘汰落后的轧制工艺和设备,建成热连轧、冷连轧、冷轧硅钢、万能重轨等现代化生产线,能耗、物耗及各类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降低。

据不完全统计,“十五”以来,鞍钢共实现节能380万吨标准煤,节水1.78亿吨;烟粉尘排放下降21%;二氧化硫排放下降12%;工业废水排放量减少49%。

鞍钢化工总厂精苯车间始建于建国初期,年产苯系列产品5万多吨,年利润8000多万元。但该车间距居民区较近,对周边居民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鞍钢投入3.5亿元巨资将其搬迁出居民区。

变“废”为“宝”

钢铁企业既是耗能大户,也是污染物排放重灾区。将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向社会上一推了之,还是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既考量一个企业的经营谋略,也考量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早在1998年初,鞍钢就提出建设“绿色鞍钢”的目标;2004年9月,又率先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2006年,向辽宁省政府郑重承诺在“十一五”期间节能200万吨标准煤。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鞍钢大力加强“绿色”制造工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二次能源利用率。完成了钢铁渣开发利用、OG泥及转炉煤气全回收、余热和水资源回收利用、粉尘冶金、建筑材料等“废水、废气、废渣”综合利用项目40多项,实现了工业“三废”资源化。

目前,鞍钢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6.5%以上,钢铁渣、各种OG泥以及除尘回收的含铁物料利用率达到100%,粉煤灰利用率达到45%左右。上一年余能回收63万吨标煤。

能源二次利用,受益的不仅仅是企业本身,现在,鞍山市很多家庭冬季取暖都用上了鞍钢的余热水。既增加了温度,又减少了市区内因锅炉燃煤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硫和烟尘。

由“黑”到“绿”

阳春三月,乍暖还寒。但花喜鹊早已耐不住寂寞,纷纷来到鞍钢化工总厂东侧的一片小树林里做窝。附近的居民高兴地说,这里虽然离鞍钢厂区很近,但是由于鞍钢现在非常重视绿化和环保,近两年鸟儿明显多了起来。

为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碧水,改变钢铁企业傻大黑粗形象,鞍钢从1998年就开始由“见缝插绿”过渡到“规划建绿”。共扒掉房屋1万多间,拆走废弃铁路10万延长米、围栏围墙1.2万延长米。针对不同的污染源,有针对性地栽种各类乔木、灌木:栽种国槐、银杏、臭椿等对抗二氧化硫、烟尘、氯气,栽种连翅、丁香、绣线菊、矢目琼花等对抗二氧化硫、烟尘、氟化氢。如今的鞍钢,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春暖花开的季节,乔、灌、藤、草各类花草树木争奇斗艳,就连对环境极其敏感的灯台树、樟子松、紫玉兰等娇贵品种也开始落户鞍钢。

由于铁矿山长期开采,在鞍山周边形成了大面积的排岩场和尾矿坝。为了实现矿山可持续发展,鞍钢从2000年开始,率先开展了矿山绿化及植被恢复工程。如今,已累计栽种果树6000

余株,速生杨、灌木、乔木达300多万株,完成绿化造林面积960万平方米,恢复植被600多万平方米。昔日“城市沙漠”,如今已成市民休闲绿洲。鞍钢成了市民“两情相悦”的“远亲近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