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才匮乏特别是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不足,已成为全军关注的热点问题,必须采取超常措施加以解决。
联合作战军事文化是实现联合的“灵魂”,须摆在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战略全局的高度精心构建,
人才培养目标是引领教育行为的风向标,必须紧紧盯着联合作战指挥的特殊需求,努力实现从重个体目标设计向重整体目标优化的重大转变当前,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问题,存在四种认识:主张借鉴发达国家军队的做法,按照10种素质12种能力的目标模式,培养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主张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目标既应包括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特殊需求,也应包括一般指挥人才的共性要求;主张应按群体标准培养复合型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主张院校培养的人才必须一出校门就能胜任联合作战要求。
我认为,在设计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目标时,必须依据特殊要求、依据不同岗位差异、依据群体目标要求来设计个体培养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抓住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特殊需求,实现培养目标的高度聚焦和精确定位。
把教学重点从培训个体转变到培训团队上来,实现信息化条件下指挥力生成方式的根本转变当前,关于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组训模式问题,主要有三种不同认识:一是认为,应该设立指挥员和参谋人员两个培训机构,分开培训;二是认为,应将相同或相近岗位的联合作战指挥员与参谋军官混编,进行培训;三是认为,应将不同军兵种的指挥员和参谋人员混合编班培训。
我认为,组训模式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的关键,也是我军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应把握信息时代综合集成的特点,用全新的理念和思维,设计一个全新的组训模式,把教学重点由培训个体转变到培训团队上来。为此,要组建联合作战指挥训练中心,进行“编组式”培训;要尽快建立联合作战指挥实验室,进行“超前式”培训;要全面实行对抗式演练,进行“检验式”培训。
突破“讲台+课桌”式的传统
教学模式,大力营造近似实战的对抗模拟环境从我们当前所能看到的学术文章中,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主要存在三种倾向性认识:教学方法的设计仍未突破传统的“讲台+课桌”式的教学模式,教员与学员的界限分明,知识仍然是单向流动;虽然主张研讨式教学,但研究“为什么”的多,研究“怎么办”的少;研究理论教学方法的多,考虑实践教学方法的少。
要深化研讨式教学,充分发挥研讨式教学的特殊效用,通过教学互动,探求真知、寻找答案、解决难题,升华理论;要深化实践性教学。通过联合作战指挥实验室进行对抗演练,培养学员作战决策、计划、控制和实际操作技能,增强教学的实战性、对抗性和有效性;要深化引导式教学,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教员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迅速缩小与任职岗位间的差距。
强化评估意识和评估效力,让评估成为和平时期军事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的盾牌从我军院校教育评估现状看,主要存在四个问题:评估体系不够完整,评估方法不够科学,评估特色不鲜明,评估机制不健全。
评估是联合作战指挥人才质量保证的盾牌,必须抓全、抓细、抓实。在对教育行为总体评估时,应同时关注到总部、院校和部队,切实做到全要素、全系统、全方位评估。建议由总部、院校、部队组成联合攻关组,抓紧研究制订评估指标体系总体方案和分类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