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西藏人民生活的改善不容否定

2008-03-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经济日报记者 周占华 裴珍珍 我有话说

“某些西方媒体对拉萨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的歪曲报道和言论,完全违背了客观公正的原则。”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夏春涛、民族问题专家扎洛日前与记者一见面,就表示出强烈的愤慨。

夏春涛说,最近不少西方媒体关注发生在拉萨的“3・14”打砸抢烧事件,有的做了客观理性的报道,但也有部分媒体歪曲事实,误导受众

。如有的媒体称,西藏民众“感到未从一派繁荣景象中获得任何实惠”,并将之归结为引发此次事件的原因所在。这完全是颠倒黑白、凭空捏造。

夏春涛说,西藏和平解放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央一直十分关心和大力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改善西藏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改革开放后,西藏经济发展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因而获得了长足进步。中央在制定西藏发展政策时,既注意全国政策的统一性,又注重与西藏的特殊情况相结合。1980年到现在,中央先后召开了4次西藏工作会议,确定了对口支援西藏和全国支援西藏的大政方针,并结合西藏实际,在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边贸等各个领域制定了诸多有利于西藏发展的优惠政策,西藏发展势头强劲,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稳定得到了保障。1965年至2005年的40年间,中央对西藏地方的财政投资累计达到968.72亿元。自1993年始,中央的财政转移支付占西藏地方财政收入的90%以上,有力地支持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西藏生产总值2004年达到220.34亿元,2005年达到251.2亿元,2006年达到290.1亿元,2007年突破300亿元大关,达到342亿元。继2005年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后,2006年人均GDP突破10000元人民币;2007年超过12000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计算,比2002年翻了近一番,比1978年增加了11625元人民币。西藏经济连续7年保持12%以上的增长速度,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时期。

经济发展使西藏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夏春涛引用国家统计部门的权威数据介绍道,去年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在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后,已达到2788元,增幅达14.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约7个百分点,比2002年增长83.8%,比1992年增加2288元;2007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553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3%。

与此同时,住房、看病、上学、出行、饮水、通讯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都大有改善。扎洛接过夏春涛的话题说,“十五”期间西藏累计新增住房建筑总面积94.64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0.86平方米。举个例子,尼顿是江孜县江孜镇江嘎村农民,去年他就在规划一新的江嘎村建起了两层新楼。眼下,江嘎村80%的旧房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宽敞明亮的新房,很多农民喜迁世代梦想的新居,日子越过越好。再以墨竹工卡县的农牧民家庭为例,50多年前他们祖祖辈辈都是农奴,每家数口人挤在几平方米阴暗狭小的房子里挨饿受冻。改革开放以来,当地农牧民努力发展生产,有的开了商业门市,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当了老师,家庭收入增加了,这几年都盖了新房。据统计,该县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84%的农牧民建起新的住房,全县农牧民住房总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平均每户125平方米。近30年,西藏全区90%的农牧民搬进了新居。

扎洛说,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消费日趋旺盛。10多年前的拉萨,到街上吃个饭、找个旅店住下,可能是比较困难的事情。而如今的拉萨,宾馆、餐厅、电器店、服装店、百货店到处都是,并且建设和形成了建材市场、电脑街、手机城、娱乐城、汽车城等,仅汽车专卖店就发展到10余家。可以说,内地城市商店里有的东西,内地餐厅里吃的东西,这里应有尽有。1979年,西藏全区农牧民人均消费水平为147元,城镇居民为620元;2006年这两个数字分别达到1827元和7312元。2007年,西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亿元,达到112亿元,比2002年翻了一番多。近年来,在西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居民收入水平和社会购买力大幅提高,汽车消费量迅速攀升。截至2006年12月底,西藏民用汽车保有量已达14.39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5.2%。据拉萨市车辆管理所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该市登记注册的私家车数量现已逼近5万辆。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事实是新闻的本源。夏春涛最后说,任何捕风捉影、凭空捏造都为正直的新闻工作者和广大受众所不齿。翻开西方国家的新闻学著作,几乎每一本都要对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大书特书。现在,西藏人民生活的极大改善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而发生在拉萨的“3・14”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更由达赖集团蓄意策划指使,也有大量确凿的证据。可是,西方某些媒体却刻意歪曲报道,这哪里还谈得上一丝一毫的客观、公正?!(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