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代表奥运建设者接过火炬

2008-03-3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豫斯 我有话说

“当我知道要在3月30日进行火炬传递时,感到很意外。”作为国家体育场“鸟巢”的中方总设计师,李兴钢在两个星期前才得知自己将提前在雅典举起奥运圣火进行传递,而按照原计划,他将在圣火传到三亚时才参加传递。但这个意外对他来说是一份巨大惊喜,在他看来,能代表众多奥运建设者参加这一神圣的活动,是一份无上的光荣。

“希腊雅典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是北京奥运圣火传递的起点。圣火经过我的传递、经过全球火炬手的传递,最终到达‘鸟巢’,点燃主火炬塔。今天在圣火传递的起点参与活动,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李兴钢感到,圣火离北京已经越来越近。

由于此次李兴钢的传递日期由5月4日突然变为3月30日,所以他并没有来得及做特殊准备,“我从上周才开始跑步,‘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么。这也许是我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机会。”虽然200米的传递路程李兴钢顺利完成,但时间如此短促,一度令李兴钢感到紧张。

作为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场地,帕纳辛纳科斯体育场同时也是建筑史上的典范之作。在从事建筑业的李兴钢看来,这不仅是一座体育场,也是一种精神的体现,“这个体育场对于奥运会是第一次,从建筑师的专业来说,它的构造也反映了体育场的本质所在。你看,它只有田径场和看台,这样的状态表达了体育场最根本的东西。”

李兴钢介绍说,“鸟巢”虽然看起来是很新的体育场,但它设计的理念同样朴素和简单。“‘鸟巢’设计的起点是赛场和看台。我们通过研究,得出了一个非常古典的看台形状,就是一个边缘起伏的碗形看台。看台外面需要有个外罩,把看台从屋顶到地面笼罩起来,达到防雨防晒的要求,而这个外罩实际上是延续了看台的形状,采用了东西高、南北低的起伏造型,外罩又需要有结构把它支撑起来,最后我们找到了编织式的结构,最后我们用大自然中的鸟巢的生动形象来描述,就是大家最后看到的鸟巢。”李兴钢表示,正是从这种对体育场本质的追求,才得出了崭新的设计方案。

虽然此前对“鸟巢”的图纸已经非常熟悉,但当“鸟巢”真正矗立在眼前时,李兴钢还是难掩心中的激动,“建筑就是这样,当你真正走进他的时候,无论是建筑师和非建筑师,都会被建筑本身所震撼。所以当‘鸟巢’结构卸载成功,真正耸立在真实的结构空间里时,你所能感受到的仍然是震撼,这是在模型上面所不能感受到的。”

当记者问到,你将会怎样保存这支亲自传递的“祥云”火炬时,李兴钢说,他会做一个支架,把火炬支撑起来,“我回去要和‘鸟巢’工作团队的同事们一起欣赏这支火炬。这支‘祥云’将成为我们永久的纪念。”(本报雅典3月30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