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王敬恒艺术暨捐赠作品展”刚刚在北京中国美术馆落幕。展览举办之际,王敬恒先生将创作于不同时期的山水、花鸟等100幅作品捐赠给中国美术馆,使得这位几乎被世界遗忘的优秀老画家重新被观众所认识。
王敬恒,又名王易,字季之。1928年生于四川成都。早年在药店当学徒,后长期从事教育工
王敬恒的艺术道路与众不同,他不是一位以绘画为业的专业画家,作为一位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中国画创作只是其“业余”爱好,而他却将这爱好玩味得别有生意,令人耳目一新。王敬恒的绘画没有传统的拜师学艺,也没有进过专门的绘画学堂,他对传统的学习靠自修,对自然的观察重体悟,对艺术创作突出表达内心的感受。其山水画寓山形地貌而得势,多表现自然生动苍郁之气;花鸟画自由率真,抒胸中独特的笔墨意趣,两种画风格有不同,而背后蕴含着一种共同的观念,都是在走一条“水墨写我”的路径。艺术评论家郎绍君先生认为:“王敬恒画山水,不止于模仿,也不求之于写生。它们没有临摹制作对古人的谨守重复,无写生之作对自然形态的摹写拘泥。画面有一股发自山川林木的鲜活之气。”王敬恒作品中的鲜活之气,来自于他长期对自然的思考,也来自于他对山水画笔法墨法的长期探索。
王敬恒的艺术作品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用情是其一。他将对生活的感受,对人情物理的体验,归结为对水墨的感受和体验。在写意化过程中找回了水墨画的原生状态,寄情述怀,表达他的艺术理想和人生理想,同时也实现了他的精神归隐理想。用色是其二。他在彩墨山水画创作中所强调的并非仅是作品色彩带来的视觉效果,更是山水寄情而幻化为色彩和对真我的体悟与再现,表现得鲜活、纯粹,使山水画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在当代文化语境中得到体悟与重塑。在王敬恒看来:“艺术最需要体会,不需要理智。理智是支离破碎的,是实用的,只有体会才能把握整体,把握生命,才能体悟何谓宇宙。”正因为有了这种与众不同的艺术见解,他的作品才会以浓郁苍润的笔墨表现出有别于以往山水画面貌的独特意境。